甲委托乙保管现金10万元,期限2年,保管费用2000元,双方未约定保管费的支付期限且不能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保管期

题目
多选题
甲委托乙保管现金10万元,期限2年,保管费用2000元,双方未约定保管费的支付期限且不能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确定。保管期间,乙将10万元借给丙使用,利息5000元。则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利息5000元属于甲所有

B

利息5000元属于乙所有

C

保管费用应当在保管期限每届满一年时支付

D

保管费用应当在甲领取保管物时支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1)选项AB:保管人保管货币的,可以返还相同种类、数量的货币。保管其他可替代物的,可以按照约定返还相同种类、品质、数量的物品。在此种情况下,保管合同成立后,原物及其孳息归保管人所有;
(2)选项CD://当事人对保管费用支付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在领取保管物的同时支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放假回家时,将电脑交由乙保管。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签订保管合同后交付货物前解除合同的,不承担违约责任

B.甲、乙双方没有约定保管费,乙有权依交易习惯请求甲支付

C.乙不可以根据情况改变保管场所或方法

D.在有第三人对甲寄存的电脑主张权利时,除了依法对保管物采取保全或执行的以外,乙应当履行向甲返还寄存的电脑的义务


正确答案:ABD
「考点」保管合同
「解析」《合同法》第367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保管物的交付乃保管合同成立要件,故在交付保管合同之前不存在违约责任问题。A的表述令人费解:既然保管合同签订了,为何货物未交付?如果货物未交付,保管合同又是如何签订的?在要物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就保管达成合意只是保管合同的预约。揣测题意,A的前段表述虽自相矛盾,但其考点应在是否"承担违约责任"之上,故选上。《合同法》第366条规定:"寄存人应当按照约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当事人对保管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保管是无偿的。"第61条的规定是:"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B当选。《合同法》第369条规定:"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保管物。当事人可以约定保管场所或者方法。除紧急情况或者为了维护寄存人利益的以外,不得擅自改变保管场所或者方法。"故C项不当选。《合同法》第373条规定:"第三人对保管物主张权利的,除依法对保管物采取保全或者执行的以外,保管人应当履行向寄存人返还保管物的义务。第三人对保管人提起诉讼或者对保管物申请扣押的,保管人应当及时通知寄存人。"D选项正确。

第2题:

保管合同中,关于保管费的支付,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寄存人应当按照约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

B.当事人对保管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

C.当事人对保管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且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视为无偿保管

D.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或者其他费用的,保管人对保管物享有留置权,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甲无偿保管乙的物品;在保管过程中,由于甲的一般过失,乙的物品发生损毁。根据合同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B.甲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C.甲不得无偿保管物品

D.乙应向甲支付保管费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保管合同的相关规定。根据规定,无偿保管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4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甲公司的货物由乙公司进行保管,后乙公司由于甲公司占用其仓库而只能将其自己的货物租用丙公司的仓库存放,为此乙公司共支出费用2000元,于是,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支付保管费。甲、乙公司之间的保管合同是( )。

A.有偿合同

B.有约定保管费的无偿合同

C.未约定保管费的有偿合同

D.未约定保管费的无偿合同


正确答案:C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保管合同的特征和分类。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保管合同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保管合同为实践性合同。交付保管物是保管合同成立的要件。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保管合同在保管物交付时成立。第二,保管合同是一种提供劳务或服务的合同。保管人要提供对保管物保管的劳务或服务。第三,保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当事人可以约定寄存人是否向保管人支付报酬。第四,保管合同以物的保管为目的,保管合同的标的是保管行为。第五,保管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对保管合同并不要求当事人必须采取何种特定形式,当事人有权自由选择合同形式。如果保管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寄存人应向保管人给付保管费,则该合同为有偿合同,寄存人应按合同约定的数额、期限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在保管合同中,当事人对保管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由当事人事后进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的,寄存人应按补充协议的约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如无法达成补充协议,保管费应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若按上述方法仍无法确定保管费的,保管合同是无偿合同,寄存人没有支付保管费的义务。寄存人没有依合同规定给付保管费,保管人可以对保管物行使留置权。正确答案是C.

第5题:

有偿的保管合同,提货人应当按约定的期限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有偿的保管合同,寄存人应当按约定的期限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费。

第6题: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为买方,乙为卖方,合同标的为300万元。甲向乙支付定金70万元。合同签订后,甲未向乙支付定金。甲以其由丁处保管的10辆汽车作为抵押物与乙另行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约定如果甲在合同约定期限届满时不能向乙支付货款,则该10辆汽车归乙所有。该抵押合同办理了登记手续。甲在签订了抵押合同后又将其由丁保管的汽车质押给丙并通知了丁。由于甲未按照合同约定向丁支付保管费,丁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使了留置权。

根据上述事实及《合同法》、《担保法》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约定的定金数额是否合法?甲、乙之间定金合同是否生效?并分别说明理由。

(2)甲、乙之间抵押合同的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3)丙、乙及乙、丁对l0辆汽车行使优先权应如何确定?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甲、乙约定的定金数额不合法,甲、乙之间定金合同不生效。《合同法》规定,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题中约定的定金数额为70万元,超过了合同标的额300万元的20%。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本题中没有交付定金,所以定金合同不生效。
(2)甲、乙之间抵押合同的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法律规定,订立抵押合同时,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3)乙优先于丙受偿,丁优先于乙受偿。根据法律规定,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留置权并存时,留置权人优先于抵押权人受偿。

第7题:

甲企业于2001年1月1日从乙银行贷款1000万元,期限为9个月,但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支付利息的期限,在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甲企业应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利息。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合同法》规定,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借款期间不满1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1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1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1年的,应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合同的借款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8题:

46甲仓库为乙单位保管500吨水泥,双方约定保管费用为1000元,后乙为能按约定支付保管费用,则甲可以( )

A、行使质押权变卖全部水泥

B、行使质押权变卖部分水泥

C、行使留置权变卖全部水泥

D、行使留置权变卖部分水泥


正确答案:D

第9题:

根据以下条件,回答 75~79 题:

甲公司因转产致使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精密机床闲置,该公司董事长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床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精密机床作价950万元,甲公司于10月31日前交货,乙公司在交货后10天内付清款项。在交货日前,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的经营状况恶化。于是甲公司通知乙公司中止交货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予以拒绝。又过了一个月,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的经营状况继续恶化,于是提出解除合同。乙公司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交货。法院在审理中还查明,甲公司的机床原由丙公司保管,保管期限至10月31日,保管费为20万元。11月5日,甲公司将机床提走,并承诺10天内支付保管费,如果不付保管费,丙公司可以对该机床行使留置权。但甲公司后来并未支付保管费,现丙公司要求行使留置权。

第 75 题 甲公司中止交货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行使的是合同法规定的( )。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后履行抗辩权

C.不安抗辩权

D.撤销权


正确答案:C
由于按照当事人的约定,甲公司履行义务在前,乙公司履行义务在后,所以甲公司行使的是不安抗辩权。

第10题:

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