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题目
问答题
怎么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道德是( )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A、伦理关系
B、法律关系
C、社会关系
D、道德关系

答案:C
解析:

第2题:

我们一般把道德和伦理的关系理解为()。

  • A、弹性和刚性的关系
  • B、积极和消极的关系
  •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C

第3题:

试解释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部分与整体,道德是伦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⑴道德的根源深植于客观的伦理关系中⑵道德是将客观伦理的他律转化为主观意志的自律⑶道德是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手段

第4题:

关于“伦理与道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伦理道德不是秩序
  • B、不跟外面的人接触就无所谓伦理和道德
  • C、想不开的东西和伦理、道德有关系
  • D、心灵上的打击都是来自于伦理道德的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说法中,关于道德与伦理学的认识与理解正确的是:()

  • A、道德与伦理完全是一致的,等同的
  • B、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
  • C、道德决定利益,利益对道德有反作用
  • D、伦理学的主要有调节功能、教育功能与认识功能

正确答案:B,D

第6题:

职业伦理学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正确答案:职业伦理学与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紧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①职业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伦理学家赖特在1924年发表的《伦理学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②职业伦理学都是以职业道德作为其专门研究的对象,从而使职业道德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
③职业道德的出现,从时间顺序上看要远远先于职业伦理学的创立。职业道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随着社会的分工、职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④职业道德是指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偏重于应用性道德规范,注重道德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相对而言,较少进行系统的理论考察。而职业伦理学则比较注意对职业道德的纵向和横向的深化论证。

第7题:

研究护理道德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是护理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不属于与护理伦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的内容是()

  • A、护理伦理学与生命医学科学的关系
  • B、护理伦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 C、护理伦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 D、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学的关系
  • E、护理伦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E

第8题:

对伦理两难困境的理解正确的是()。

A、相互抵触的伦理标准同样适用

B、某些特定的伦理标准显得清晰

C、伦理标准与道德标准存在冲突

D、有些因素妨碍了运用伦理标准


答案:ACD

第9题:

怎么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正确答案: “道德”在人这个行为主体这里,也就是从根本上符合人的存在与发展需要的精神品质,以及对人伦物理的认识与把握,并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对道的体认,而“伦理”这个概念,在古希腊文中为(习惯、习俗)“ethos”。在《伊利亚特》中,其词意表示人的住所、居留的意思,用来指谓人居住于其中的敞开的场所。后来意义扩大,表示风俗、习惯以及所形成的人的品格、气质。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下面三点:
1)伦理与道德存在着客观的相区分性.它们是同一社会伦理现象的两面:社会伦理所要研究的是不同社会层面、社会体制、制度的伦理性,伦理就是人类社会中人伦关系及其秩序而言,道德则是在个人体现社会道德规范的主体与精神的意义上使用.伦理侧重社会层面,道德侧重个人道德选择方面,个人的道德品性问题.
2)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社会伦理只有落在个人道德的层面上去,成为人格化个体化的东西,成为个体的共识,才具有现实性意义.
3)社会伦理与个人德性的内在连接点在于社会实践.伦理与道德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决定了两者的相关性.只有两者的共同作用,一个社会才能不断向真、善、美的境界迈进.

第10题:

如何理解伦理道德批评?


正确答案: 按照批评标准的审美、思想二分法,道德批评属于思想批评的范畴,思想批评分为政治思想批评、伦理思想批评、社会思想批评、哲学思想批评、宗教思想批评等若干方面,其中政治思想批评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是伦理思想批评也占极为重要的地位,道德批评也即伦理思想批评,它是对文学作品渗透出来的伦理立场的研究和批判,看它体现了进步的伦理意识还是落后的伦理意识,这个伦理意识是有利于人类的自由解放还是阻碍了人类的自由解放。
伦理道德批评本身不仅是作为标准,而且是作为一种方法存在于文学批评之中的,它是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式。但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伦理道德批评的认识并没有得到统一。有人就因为认为作品是审美的,是超功利的,因此和伦理道德实用价值是对立的。例如康德就提出了文学作品的无目的的和目的性。但是康德在看到文学作品的无目的的同时也看到了其深层次的和目的性。他在本质上不是真正将道德驱除出审美的领域,而是认为审美现象和生活现象是不同的,它并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律,它遵循的是超越日常生活中善与恶二元对立的超越性道德,例如康德就认为审美在终极意义上和道德是相同的,二者在最高的终极理想的层次才是统一的。因此伦理道德批评在理论上依然有它的合法性问题。
而伦理道德批评在实践时应该看到伦理道德在文学作品中存在形态的差异。首先应该看到有的伦理道德内容实际上是一直隐含地存在并主宰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运,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趋势的,它并不能代表作家的伦理道德理念。第二个层次是要分清叙述人的道德理念。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非常常见,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我们仍然不能将这种伦理道德评价等同与作者的道德评价。第三个层面才是作者的道德观念。一般说来,作者的观念大体和叙述人的观念接近,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这种作者和叙述人统一的情况比较多见,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中也大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