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效度的理论定义和操作定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效度的理论定义和操作定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无论其具有其他任何优点,一律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正确答案:操作系统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有三条:并发性、共享性和异步性。 ①并发性(Concurrenc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行程序在同一时间间隔段内同时执行。 ②共享性(Sharing):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所使用。 ③异步性(Asynchronism):或称随机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中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
操作系统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有三条:并发性、共享性和异步性。 ①并发性(Concurrence):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行程序在同一时间间隔段内同时执行。 ②共享性(Sharing):指操作系统中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可被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所使用。 ③异步性(Asynchronism):或称随机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中,允许多个进程并发执行。

第2题:

简述秘书定义不清在现实和理论上会带来的问题。
(1)在现实中说不清楚谁是秘书,谁不算秘书,一个单位有多少秘书,如何培训秘书,培训什么样的秘书。
(2)在理论上对于秘书资格、秘书修养、秘书历史,以及秘书理论中的许多总是都将认识不一,秘书学建设的障碍就会很大。

第3题:

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定义---是以具体的特定产业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以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
内容---研究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企业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4题:

根据真分数理论,个体实测分数可以表示成真分数与随机误差分数之和。由效度的理论定义可以知道,效度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正确答案:[0,1]

第5题:

在有关儿童社会技能的大量文献中,对社会技能的定义方法主要有()

A专家定义法

B行为定义法

C测量定义法

D同伴接受定义法

E社会效度定义法


B,D,E

第6题:

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通常指实验的(  )

A.内容效度
B.内部效度
C.构想效度
D.实证效度

答案:C
解析:
构想效度又称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或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其转换为研究目标的恰当程度和可操作性。它涉及建立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或观察指标的理论设想)及其操作化等方面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第7题:

对概念定义的做法通常有()

A理论定义

B操作化定义

C实践定义

D系统化定义

E客观化定义


A,B

第8题:

简述操作定义的原则


正确答案:①一致性原则,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的内涵相一致,防止范围过宽,或者说明为题不完整.
②独特原则,操作定义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食物,现象的特征.

第9题:

请定义信度和效度,它们各从什么方面来衡量测量的质量?如果我们说某一测量信度很高但缺乏效度,这是否可能?请解释。


正确答案: (1)信度:即可靠性,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也即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是从测量的稳定性或一致性方面来衡量测量的质量。信度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再测信度,折半信度,复本信度。
(2)效度:也叫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它从有三个类型:一是表面效度,也叫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指标与测量目标间的合适性和逻辑相符性;二是准则效度,也叫校标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结果对比,若两者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具有准则效度;三是建构效度。总得来说,效度是从测量的准确或有效度来衡量测量的质量的。
(3)若某一测量信度很高但缺乏效度,这一说法是可能的。因为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一般来说,缺乏信度的测量肯定也是无效度的测量;而具有很高信度的测量并不意味着同时也是高效度的测量,即它也许是有效度的,也许仍然是无效度的。信度高只能说明测量结果有稳定性或一致性,并不代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第10题:

简述信号量的定义和作用。P,V操作原语是如何定义的?


正确答案: 信号量一般是由两个成员组成的数据结构,其中一个成员是整型变量,表示该信号量的值,它与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关;另一个是指向PCB的指针。当多个进程都等待同一信号量时,它们就排成一个队列,由信号量的指针项指出该队列的队首。
信号量通常可以简单反映出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它与P、V操作原语一起使用可实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P,V操作原语有如下定义。
P(S)顺序执行下述两个动作:
⑴信号量的值减1,即S=S-1;
⑵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
如果S<0,则把该进程的状态置为阻塞态,把相应的PCB连入该信号量队列的末尾,并放弃处理机,进行等待(直到其他进程在S上执行V操作,把它释放出来为止)。
V(S)顺序执行下述两个动作:
⑴S值加1,即S=S+1;
⑵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运行;
如果S<=0,则释放信号量队列上的第一个PCB所对应的进程(把阻塞态改为就绪态),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