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该把它放在第ⅡA族",你认为这样编排元素周期表有何利弊? (2)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论述三序结合的原则在化学教材编写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的应用。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该把它放在第ⅡA族",你认为这样编排元素周期表有何利弊? (2)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论述三序结合的原则在化学教材编写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的应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利:符合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规律等。弊:与同族其他元素性质相差悬殊等。
(2)依据三序结合的原则,理论前部分为卤族元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方式,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及知识体系:理论后部分为氧族元素、氮族元素,采用了一般到个别,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方式,符合高一后半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个体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2009年自治州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第2大题第2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2 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⑴ 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⑵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⑶ 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⑷ 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分析】:

⑴ 非金属 ;得 ; 

⑵ 最外层电子 ;

⑶ 电子层数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只要合理均可)⑷ 逐渐减小

第2题:

A、B、C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1-8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解题指要】 根据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16所示)可知,A位于第二周期,B、C位于第三周期.所以,若设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7)和(x+9).

根据题意得:(x+7)+(x+9)=4x,即x=8.
由此可知A是8号元素氧,其元素符号是O,B是15号元素磷,C

第3题:

关于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B、在元素周期表中,族序数都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最强

D、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E、ⅦA族单质自上而下,随原子量的增大,溶沸点升高


参考答案:E

第4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并与1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汲取了迈尔周期表的优点,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的第三张元素周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问题(1)迈尔和门捷列夫进行“族”划分时,运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他们在研究元素原子量与性质的关系时不同之处是什么?(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答案:
解析:
(1)化学分类方法。不同之外在于:迈尔研究的是原子量与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迈尔研究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后来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2)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形成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3)例如:学习钠、镁、铝与水的反应时,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实验:



得出结论:金属性强弱Na>Mg>Al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解释金属性强弱Na>Mg>Al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越来越多,原子半径越来越小,金属性越来越弱。

第5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并与l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汲取了迈尔周期表的优点,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的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
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问题:
(1)迈尔和门捷列夫进行“族”划分时,运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他们在研究元素原子量与性质的关系时不同之处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答案:
解析:
(1)化学分类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
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迈尔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后来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
(2)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屑因。形成元素周期表。它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其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亏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研究。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3)例如.学习钠、镁、铝与水的反应时.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得出结论:金属性强弱Na>Mg>A1
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解释金属性强弱Na>Mg>A1
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6题:

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5,请写出该元素的名称、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参考答案:此元素为溴Br,在第四周期,第ⅦA族

第7题:

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

A、归纳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分类法

答案:C
解析:
演绎法是指人们以一定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认识为依据,从服从该认识的已知部分推知事物的未知部分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

第8题: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解析】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错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正确;H+的最外层电子分别是0,C项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学,D错误。

第9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解释又可以表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说明了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  )。

A、假说
B、定律
C、理论
D、模型

答案:B
解析:
假说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由题干描述可知元素周期表的本质是定律。

第10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1一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
(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答案:
解析:
(1)


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于化合物氯化钠。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离子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知道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培养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三)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强调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 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演示】教师演示实验1—2,学生注意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学案上的表格一中。

【设问】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
【探究】NaCl的形成过程.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过渡】既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非常稳定,那么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就是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交流讨论】a.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b.形成离子键的微粒是什么
c.离子键的成键本质是什么
【强调】成键的原因:得、失电子成为阴阳离子
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吸引和排斥)
【课件演示】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让抽象变得直观。

【归纳】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离子键。
【过渡】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那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呢
【板书】2.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列举如NaOH、KOH、CaO、MgO、Na2O2、Na2S、MgCl2、KI等离子化合物。
【讨论】离子化合物包含哪些物质类别呢 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有哪些
【归纳】离子化合物所属类别:强碱、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盐。
形成离子键的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I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
【强调】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强调】元素符号周围标最外层电子数
【阅读】课本21页资料卡片,理解Na、Cl、Mg、S原子电子式的写法。
【讲解】阴阳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练习】写出钙离子、氟离子、氧离子的电子式。
【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
【过渡】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练习】1.完成投影上的选择题。
2.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KF、Na2O、CaCl2的形成过程。
【投影】将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展示于投影上,由其他同学纠正。
通过纠错.得出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强调】注意事项:(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方向不能错);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