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题目
单选题
某高中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后,能够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这种方法称为()。
A

归纳法

B

类比法

C

演绎法

D

分类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教:2009年自治州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第2大题第2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2 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我们对它进行研究:

⑴ 第16号元素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⑵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⑶ 在同一族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 (任写一点);

⑷ 研究表明:第二周期从3~9号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17号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分析】:

⑴ 非金属 ;得 ; 

⑵ 最外层电子 ;

⑶ 电子层数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或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等(只要合理均可)⑷ 逐渐减小

第2题:

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构型为4s24p5,请写出该元素的名称、在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参考答案:此元素为溴Br,在第四周期,第ⅦA族

第3题:

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为[Kr]4d105S25P1,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d区

B.ds区

C.p区

D.s区


参考答案:C

第4题:

A、B、C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1-8所示.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_,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解题指要】 根据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16所示)可知,A位于第二周期,B、C位于第三周期.所以,若设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7)和(x+9).

根据题意得:(x+7)+(x+9)=4x,即x=8.
由此可知A是8号元素氧,其元素符号是O,B是15号元素磷,C

第5题:

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制成元素周期表,他认为,化学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可按一定次序排列,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经过一定的间隔(周期)它们的某些主要属性就会重复出现。从这个过程中,你认为门捷列夫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了下列哪一种联想类创新方法?()

A.相似联系

B.接近联想

C.对比联系

D.因果联想


参考答案:D

第6题:

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参考答案:A

第7题: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周期性变化的,称为元素周期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解析】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错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正确;H+的最外层电子分别是0,C项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学,D错误。

第9题:

(15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Ca,并含有3.5%)质量分数)CaO。

(1)Ca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并与l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汲取了迈尔周期表的优点,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的第二张元素周期表。
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
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问题:
(1)迈尔和门捷列夫进行“族”划分时,运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他们在研究元素原子量与性质的关系时不同之处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答案:
解析:
(1)化学分类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
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迈尔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其物理性质的关系时,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个族: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原子量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时。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后来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
(2)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逐渐清楚了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屑因。形成元素周期表。它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其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亏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研究。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3)例如.学习钠、镁、铝与水的反应时.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得出结论:金属性强弱Na>Mg>A1
结合原子结构知识解释金属性强弱Na>Mg>A1
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