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附子汤的证治?

题目

简述附子汤的证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比较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证治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证均为风湿兼阳虚证,其治法均为温经通阳、祛风化湿法,方中均用炮附子,但各有特点:桂枝附子汤证属于风湿在表,风重于湿的表阳虚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是邪未入里,表阳已虚,故以桂枝配炮附子温经助阳、祛风化湿。白术附子汤证系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得除而外湿仍在,因湿邪为重,表阳不足。除上症外,又见大便坚而小便利,故仍遵原法。因桂枝有助热伤津之弊,故当减去,再加白术。此处白术当为生白术,配炮附子,不但能通阳除湿,更能扶脾生津以通便,此为证情而设,亦为治未病而设。甘草附子汤证为风湿两盛,表里阳气俱虚,此时邪伤已久,正不胜邪,亦不任攻伐,其表现为“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故将炮附子、白术、桂枝并用,但小其制,且以(炙)甘草名方,意在缓图,温复表里之阳气、祛风除湿。

第2题:

试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的证治的异同。


正确答案: 附子粳米汤证和大建中汤证均为虚寒腹满证,均治以散寒止痛。但二者在病机、症状及病位上不尽相同。其区别在于前者以“雷鸣切痛”为主症,病机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治法为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中重用半夏以化饮降逆;后者以寒气攻冲,“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呕而不能食”为主症,病机为脾胃阳虚,中虚寒甚,治法为温中散寒,建立中气,方中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

第3题:

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宜选用

A、大承气汤

B、十枣汤

C、新加黄龙汤

D、大黄牡丹汤

E、大黄附子汤


参考答案:D

第4题:

治表里俱寒证的代表方是()

  • A、四逆汤
  • B、当归四逆汤
  • C、再造散
  • D、麻黄细辛附子汤

正确答案:D

第5题:

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


正确答案:真武汤主治太阳误汗致少阳里虚,阳虚水冷证,以发热、头眩、身目闰动,心下悸、振振欲擗地为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热壮肾阳,白术燥湿健脾,生姜宣散佐附子助阳,茯苓淡渗佐白术健脾,芍药活血脉,利小便。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寒湿背恶寒,辨证要点是口中和,主症背恶寒。方中炮附子温经回阳,去湿止痛,配人参温补元阳,扶正祛邪,配白术温补脾阳,化湿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湿,佐芍药通络止痛,共奏补阳化湿,温经止痛之功。

第6题:

简述白虎汤证的证治特点。


正确答案: 白虎汤证以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脉浮滑或洪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邪热偏重的,则可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或四肢逆冷等证候。其基本病机为阳明胃热炽盛,无形邪热充斥内外,表里俱热。治宜辛寒清热,透邪保津,方用辛寒清热之重剂白虎汤(参见第176条、第219条、第350条)。

第7题:

简述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病机、治法?


正确答案: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病机为少阴里虚兼表;其治法为温经解表。

第8题:

简述黄连阿胶汤证的证治特点。


正确答案: 黄连阿胶汤证是少阴热化证的代表方证。其病机为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阴虚阳亢,心肾不交。以"心中烦,不得卧"为证候特点,常伴有咽干口燥、舌红绛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的表现。本证虽有阴虚的一面,但以邪热为主,为邪实正虚之证。治当滋阴清热,交通心肾,以清热为主。方用黄连阿胶汤。

第9题: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条文中“无里证”三字有何辨证论治意义?


正确答案: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条文中“无里证”是指无吐利等里虚寒证,说明本证
一是感邪程度轻,
二是阳虚程度不甚,所以能用温经发汗,表里同治的治法。如果已经出现了厥、利、吐等典型的里虚寒证,当先用四逆汤回阳救逆,而非温经发汗所宜。故“无里证”三字的辨证意义重大,是辨别用四逆汤先救里,还是表里同治的主要依据。“无里证”不仅是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的审证用药要点,同样也是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审证用药要点。

第10题:

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什么既可治阳虚外感证,又能治大寒直犯肺肾之暴哑证?


正确答案:治阳虚外感证,是因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的麻黄能发汗解表;附子能温肾助阳;细辛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三药并用,补散兼施,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维护,则阳虚外感可愈。治大寒直犯肺肾之暴哑证,乃喉为肺系之门户,少阴肾经循喉咙,至舌根。暴哑系寒邪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治当宣上温下,开窍启闭。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三药合用则上下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