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

题目
问答题
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少阴病寒化证的是( )

A、四逆汤证、真武汤证

B、真武汤证、附子汤证

C、附子汤证、四逆汤证

D、黄连阿胶汤证、四逆汤证

E、四逆汤证


参考答案:D

第2题:

试述牡蛎泽泻散证与真武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牡蛎泽泻散证与真武汤证,在主症上均有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病机上都有水湿停聚,治法上都应利水消肿。
不同:牡蛎泽泻散证主症突出腰以下肿,膝胫足跗皆肿,大腹肿满;病机为湿热壅滞,气化不行,水湿之邪凝聚于下,属实证;治法为逐水清热,软坚散结;药用牡蛎、泽泻、葶苈子、蜀漆、商陆根、海藻、瓜蒌根等逐水清热。真武汤证主症除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外,尚有水湿泛滥于全身之症,如咳、心下悸等;病机为阳虚水泛,属虚证;治疗以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等温阳利水。

第3题: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属于( )

A.太阴腹痛证

B.龙骨加牡蛎汤证

C.大柴胡汤证

D.真武汤证

E.附子汤证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猪苓汤证与真武汤证的鉴别。


正确答案: 两证同属水气为患,均有咳、呕、下利、小便不利之证。区别在于:猪苓汤证是少阴阴虚有热,水气不化,水热烦扰,故兼有心烦不得眠、小便短赤不利、舌质偏红而少津。治宜育阴清热利水。真武汤证为少阴阳虚寒盛,水气不化,水寒浸渍,故兼有腹痛、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而色白、舌淡苔滑等,治当温阳化气利水。

第5题:

属于少阴寒化证的方证是()

  • A、桃花汤证
  • B、吴茱萸汤证
  • C、白通汤证
  • D、附子汤证
  • E、真武汤证

正确答案:A,B,C,D,E

第6题:

试比较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的证治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证均为风湿兼阳虚证,其治法均为温经通阳、祛风化湿法,方中均用炮附子,但各有特点:桂枝附子汤证属于风湿在表,风重于湿的表阳虚证,症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是邪未入里,表阳已虚,故以桂枝配炮附子温经助阳、祛风化湿。白术附子汤证系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得除而外湿仍在,因湿邪为重,表阳不足。除上症外,又见大便坚而小便利,故仍遵原法。因桂枝有助热伤津之弊,故当减去,再加白术。此处白术当为生白术,配炮附子,不但能通阳除湿,更能扶脾生津以通便,此为证情而设,亦为治未病而设。甘草附子汤证为风湿两盛,表里阳气俱虚,此时邪伤已久,正不胜邪,亦不任攻伐,其表现为“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故将炮附子、白术、桂枝并用,但小其制,且以(炙)甘草名方,意在缓图,温复表里之阳气、祛风除湿。

第7题:

试述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的证治异同。


正确答案: 大陷胸汤与小陷胸汤均治热实结胸证。不同之处:
①从药物组成上看,针对里热,大陷胸汤用大黄且用量大,小陷胸汤用黄连且用量小,泻热之力有强弱之异。
②针对痰水,大陷胸汤用甘遂以逐水,小陷胸汤用半夏以涤痰,逐邪之力有轻重之分。
③针对邪结,大陷胸汤用芒硝以破结,小陷胸汤用瓜蒌实以开结,二者又有缓急之别。大陷胸汤为峻逐攻下之剂,小陷胸汤为化痰涤痰之方。

第8题:

患者身体、骨节疼痛,手足寒,背恶寒,脉沉,其临床意义是( )

A、真武汤证

B、四逆汤证

C、附子汤证

D、理中汤证

E、桂枝汤证


参考答案:C

第9题:

试比较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的证治的异同。


正确答案: 附子粳米汤证和大建中汤证均为虚寒腹满证,均治以散寒止痛。但二者在病机、症状及病位上不尽相同。其区别在于前者以“雷鸣切痛”为主症,病机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治法为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中重用半夏以化饮降逆;后者以寒气攻冲,“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呕而不能食”为主症,病机为脾胃阳虚,中虚寒甚,治法为温中散寒,建立中气,方中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

第10题:

猪苓汤证和真武汤证在病机、证治方面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病机上,二方证均有水气为患,证候上都有水邪浸渍肺胃大肠之咳、呕、下利,治法上皆需利水,方药中同用茯苓。不同:真武汤证为肾阳虚,水气泛滥,因此主症有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或小便清长等,治宜温阳化气行水,药用附子、白术、茯苓、生姜、芍药;猪苓汤证为阴虚有热,水热互结,故而主症有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渴等,治宜清热育阴利水,药用茯苓、猪苓、泽泻、阿胶、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