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黄远生的新闻业务活动特点和新闻思想。

题目

简述黄远生的新闻业务活动特点和新闻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民国初期的名记者被称为“新闻界全才”。

A.黄远生
B.徐宝璜
C.邵飘萍
D.胡政之

答案:C
解析:

第2题:

简述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对研究新闻作品的意义?
(1)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人凋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题材的;
(2)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
(3)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

第3题:

请简述杰弗逊新闻思想的贡献。


参考答案:杰弗逊主要新闻思想:1、率先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

第4题:

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黄远生的贡献: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
①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由于它对于政界比较熟悉,因此可以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内幕新闻。他的纪录,既是新闻,又是信史。
②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作为一个真正的新闻记者,黄远生用他的如椽之笔,对袁世凯黑暗统治和官僚政客痛加针砭。
③细致详尽,幽隐毕达。黄远生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色,嬉笑怒骂,涉笔成趣,鞭辟入里。
④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他提倡以浅近文艺普通四周,因而他的通讯和文章虽然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写成,却十分浅近,且不拘一格。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文体,用日记的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
在新闻思想方面:
黄远生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为: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四能的典范,因此,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实践较短,却能成为名记者。

第5题:

我国新闻通讯奠基人是()。

  • A、邵飘萍
  • B、黄远生
  • C、刘少少
  • D、徐彬彬

正确答案:B

第6题:

试述评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以利用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3岁起就开始从事办报活动,一生主办了主持《万国公报》、《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政论》、《大中华》、《晨报》报刊等17家,共撰述约1400万余言,被后人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此外还积极参与各地的办报活动,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和新闻思想:
①认为报馆是维新的耳目喉舌,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②认为报馆的两大职能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③提出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④提出强调并舆论的重要性,认为无论何种政体,健全的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报纸是造成舆论最重要、最有力的机关;
⑤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党报”、“机关报”的概念
⑥创造了“新文体”,即“报章体”,其特征是语言丰富,条理明晰,平易畅达,笔调自由,感情充沛,也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第7题:

简述新闻发布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正确答案: 新闻发布活动的典型形式是新闻发布会。
基本功能是:①提高知名度②开展媒介关系③影响舆论

第8题: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答案:B
解析:

第9题:

黄远生还发明了()这种题裁,用日记的形式报道和评论当日新闻。


正确答案:新闻日记

第10题:

简述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贡献。


正确答案: (一)黄远生简介: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报界之奇才”,是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开创了我国新闻的通讯文体。早年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后编辑过梁启超主办的《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等报纸的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撰述,同时还创办远生通讯社。政治上虽宣布脱离一切政党,但其基本的态度是拥袁反孙。
(二)关于新闻思想的贡献:在新闻思想上,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三)黄远生的新闻写作特点:
1)题材重大,记载翔实;
2)针砭时弊,忧国忧民;
3)细致详尽,幽隐毕达;
4)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他的文章被其友人编为《远生遗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讯文集)。
(四)远生通讯社的特点:
1)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2)报道重要人物;
3)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
4)评议通俗生动。(注意:还要注意邵飘萍、张季鸾、胡政之等人的新闻活动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