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各条注解文字中,运用以形说义这种训诂方法的有()。A、《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B、《尔雅•释诂》:“樊,藩也。”C、《说文•泉部》:“泉,水原也。像水流出形。”D、《说文•木部》:“采,持取也。从木从爪。”E、《诗经•沔水》毛传:“规,正圆之器也。”

题目

下面对各条注解文字中,运用以形说义这种训诂方法的有()。

  • A、《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B、《尔雅•释诂》:“樊,藩也。”
  • C、《说文•泉部》:“泉,水原也。像水流出形。”
  • D、《说文•木部》:“采,持取也。从木从爪。”
  • E、《诗经•沔水》毛传:“规,正圆之器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训诂资料中,属于声训的是()。

A、栋,极也。(《说文·木部》)

B、君者,善群也。(《荀子·王制》)

C、政者,正也。(《论语·颜渊》)

D、乾,健也。(《周易·说卦》)

E、坤,顺也。(同上)


正确答案:BCDE

第2题:

下面是《说文》对一些字的析解,这种析解方式属于“六书”中的()。 (1)身---《说文》:“身,躬也。”躬---《说文》:“躬,身也。” (2)舟---《说文》:“舟,船也。”船---《说文》:“船,舟也。” (3)顶---《说文》:“顶,颠也。”颠---《说文》:“颠,顶也。”

  • A、转注
  • B、假借
  • C、会意

正确答案:A

第3题:

《孟子》中提到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_______名称。


正确答案:
学校

第4题:

《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效也。序者,射也。”句中运用了()的训诂方法。


正确答案:声训

第5题:

下列训诂材料用声训方法的有()

  • A、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 B、序者,射也
  • C、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
  • D、庠,羊也
  • E、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

正确答案:B,C,D,E

第6题:

下列故训材料中,运用了“以形说义”这种训诂方法的是()。

  • A、《说文•人部》:“企,举踵也。从人止。”
  • B、《说文•一部》:“天,颠也。从一大。”
  • C、《说文•示部》:“柘,助也。”
  • D、《说文•口部》:“吻,口边也。从口勿声。”
  • E、《说文•竹部》:“竹,冬生草也。象形。”

正确答案:A,E

第7题:

关于“义”之本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有“義”字,《说文》:“已之威仪也。从我羊。”
  • B、段玉裁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所。从羊者与美善同义
  • C、义者,宜也。指适宜的,适当的,应该的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第8题:

《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指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学校.

第9题:

《说文•口部》:“咽,嗌也。”“嗌,咽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

  • A、递训
  • B、互训
  • C、以共名释别名
  • D、形训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下面对各条注解文字中,运用以形说义这种训诂方法的有()。

  • A、《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B、《尔雅•释诂》:“樊,藩也。”
  • C、《说文•泉部》:“泉,水原也。像水流出形。”
  • D、《说文•木部》:“采,持取也。从木从爪。”
  • E、《诗经•沔水》毛传:“规,正圆之器也。”

正确答案: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