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情况。

题目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情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其延续的原因。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性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适应性
(四)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延续性,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历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物质基础。
第二,先秦开始,儒、道、法等学家的哲学派别相互斗争又相互吸收,逐步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
第三,以礼崇尚现实,避免了宗教化—推动力。
第四“以夏化夷”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持续发展。

第2题: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的作用主要在于使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更快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参加训练与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
(1)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
(2)促进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
(3)促进参加训练和比赛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第3题:

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

A.群众体育

B.社区体育

C.民族传统体育

D.学校体育


正确答案:D

第4题: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的萌生条件。
1.生产劳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直接原因
2.部落战争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直接动力
3.娱乐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原因
4.宗教活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5题: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分类。
一类为竞赛项目,另一类为表演项目。就其历史发展及其运动的主体功能而言,也可划分为三类:
1、技击壮力类运动,如武术、射术项目等;
2、娱乐休闲类运动,如球戏、舞戏项目等;
3、养生健身类运动,如导引、健舞等。

第6题: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②以系统的方法为研究原则
③以文献资料综述法为基础
④以“多科学”理论为研究依据

第7题:

简述宋元明清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1.各种体育活动在技术上有明显的发展,其规则、方法比前代更为详尽;
2.民间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加,特别是武术、摔跤等传统项目已在民间相对普及。

第8题:

简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及其性质特点。


答案:
解析:
  (1)地位: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它对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所传授的体育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增强体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特点:①目的、任务的多向性。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既可以以健身为目的,也可以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竞赛能力为目的,同时满足娱乐、交往的需要。②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一部分由学校统一安排外,大部分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③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活动的规模、时间的长短、参加人数的多少没有上限,形式种类多。

第9题: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概况。
1、是一种社会现象;
2、把民族传统体育从整个体育运动中划分出来作为一个相互独立的领域来进行探讨和研究,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3、1991年11月首次召开“亚洲民族体育的现状与未来”;
4、武术研究最为深入。

第10题: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无权自主地发展体育事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