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近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题目

试述近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84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国内手工业生产朝两个方向发展:一由传统手工业进化为机器大工业,另一部分仍继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特点。形成了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近代手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有
1、手工行业向机器工业转变
中国的近代工业并非是由本国原有的手工业自发演化而来,由西方直接“移植”而来。其后建立的民办工业机器工业有很多是在原有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引进新式机器而建立的。新技术的引进和发明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传统手工业行业趋向没落
在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后,在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传统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茶、糖、铁制品等传统手工业部门受外来商品排挤逐渐衰落。
3、新兴的手工业行业出现
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两类新手工业,一类是原来没有而由国外引进的,但因市场尚狭小,改用手工生产。另一类是因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出口需要而形成的,如出口地毯等,其中一些行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出口主导型的行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技术和管理制度的进步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新型的产业无论从设备、技术,还是从管理方式方面看,与中国旧有的传统手工业相比,都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使中国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都跨进了一个新的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的电力普遍应用和生产设备更新,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的进步,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二个周期的上升期的主要动因。
(2)投资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繁荣的和衰退的直接原因;
(3)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影响;
(4)政府经济政策和行为的作用;
(5)政局的相对稳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


第2题:

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特点:
1,数量多;
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
3,艺术上比较粗糙;
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
(二)形成原因:
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
3,印刷业发达,报刊杂志大量出版发行;
4,翻译小说大量出现。


第3题:

试述近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84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一部分,国内手工业生产朝两个方向发展:一由传统手工业进化为机器大工业,另一部分仍继承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特点。形成了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近代手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影响有
1、手工行业向机器工业转变
中国的近代工业并非是由本国原有的手工业自发演化而来,由西方直接“移植”而来。其后建立的民办工业机器工业有很多是在原有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引进新式机器而建立的。新技术的引进和发明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传统手工业行业趋向没落
在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后,在工业部门中出现了传统手工业与机器工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茶、糖、铁制品等传统手工业部门受外来商品排挤逐渐衰落。
3、新兴的手工业行业出现
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两类新手工业,一类是原来没有而由国外引进的,但因市场尚狭小,改用手工生产。另一类是因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出口需要而形成的,如出口地毯等,其中一些行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出口主导型的行业。


第4题:

试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答案:
解析: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第5题: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答案:
解析:
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中国 开始兴西学,创办了一些新型学校,沿袭数千年 的封建教育制度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产生了 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教育因素。然而这种对西方 的学习是很有限的,新式学堂甚少,科举制度依 旧。1898年6月维新变法提倡西学,广设西式学堂,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教育现代化向前推 进了一小步。20世纪初,清政府为维持摇摇欲坠 的统治,于1901年1月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 间,对教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1902年颁布 “壬寅学制”,1904颁布并实施"癸卯学制”,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 等。于是,现代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考试 制度、课程设置具雏形。

第6题:

综述近代戏曲改良活动及其对戏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戏曲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程度起到了唤醒民众,批判现实,宣传革命的作用。同时的对于戏曲艺术反映现实,抒发情感的特征重新加以强调,提高了戏曲自身的地位,改变了民众对于它的一般看法。戏曲在某程度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起到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生活,关注自身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戏曲的改良运动扩大了戏曲的职责范围,将它与现实生活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戏曲改良,主要是以编创新戏为特点。这些新戏有主要以时装新戏为主,戏曲中的人物不再是宽袍大袖,披甲执戈,而是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由于穿戴的改变,那些戏曲中固有的程式,如起霸、趟马等便派不上用场了。为了使表演起来更像戏曲,戏曲艺人不得不去创造新的程式,能够体现现代生活的程式。这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为后世的现代戏编演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是就表演而言。其布景也摆脱了过去的“一桌二椅”的传统样式。戏曲艺人向当时的西方话剧和新剧(指文明戏)学习,使用了景片,将生活中存在的洋房、花园、书房、客堂、道路等事物再现在了舞台上。其绘景的方法甚至学习了西画的许多技巧,也研究透视。这是一种发展。这种尝试无论是好是坏,也都为后世戏曲改革提供了借鉴。戏曲改良过程中出现的剧本,大都有重情节,重抒情的特点。情节性强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但却忽略对人物的表现,人物大多因此而单薄的多,这是有悖于戏曲规律的。重抒情是正确的,况且它们所要宣扬的思想也都包含在这抒情之中了,但是这些抒情唱段却失去了戏曲特有的含蓄。可能也是为了让人看明白,变得很直白很暴露。有的演员甚至游离于剧情外,在台上发表演说,以鼓舞民众。这虽然容易激发观众的感倩,对于戏曲本身却是很大的损害。当时便出现了很多如“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的说法。另外,这些戏剧大都言辞通俗、简单易懂,以为教育民众之便。通俗本色本来为戏曲艺术固有之特性,只不过以段时间以来被或多或少的抛弃了,戏曲有了雅化的倾向,此时,剧本的返璞归真,对于戏曲回归到“俗”位,是有一定益处的。
戏曲改良运动给了戏曲艺术一个新的的面貌是丑俊兼备的。戏曲艺术也因此也被推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第7题:

试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还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封建势力和外国列强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国人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4)资本主义在国内发展对中国经济起一定作用,但力量软弱;5)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6)外国列强和封建广义的双重压迫,人民贫困饥寒交迫

第8题:

试述近代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

与人力手工小规模的传统生产相区别,近代工业指采用动力和机器进行生产,雇佣工人在30人以上的工厂。主要包括采用机器生产的制造业、矿业和公用事业。
发展条件:
1、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将其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引进中国,并引起国人注意,开始效仿。为近代工业发展起到了师范和带动作用,并为后来的华资企业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部分技术工人。
2、洋务运动中的官办近代工矿业以购买西方新式设备、制造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展,进而发展到近代民用工业的初步建立,使工业化得以向个部门发展。
3、民间开始投资工矿企业,不仅越来越多的买办、商人、华侨独立兴办企业,而且部分手工作坊也开始使用机器生产,发展为近代工业。
发展状况:
1、清末近代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大小企业并举,其中以小企业为多,技术落后、竞争力低下。企业集团出现,大企业负债经营,但一战结束后外资势力卷土重来,许多华资企业开始转入萧条和停滞状态。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措施,近代工业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史上应该说是比较快的。
3、战时工矿业的发展
战时国民政府对民营资本工业采取积极扶持政策,使得民营工业有较大发展,但1943年后走向衰落,不少企业停工停产。


第9题: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 育发展中的地位


答案:
解析:
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 中国开始兴西学,创办了一些新型学校。沿袭数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终于被打开了一个 缺口,产生了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教育因素。 然而,这种对西方的学习是很有限的,新式学堂甚少,科举制度依旧。1898年6月维新变法提倡西学,广设西式学堂,废除八股, 改革科举制度,教育现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小步。20世纪初,清政府为维持摇摇欲坠的统 治,于lWl年1月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1902 年颁布《壬寅学制》;1904颁布并实施《癸 卯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部 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等。于是,现代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已具雏形。

第10题: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
(1)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2)影响: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