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题目

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两汉刺史制度的主要内容、效能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刺史监察的主要对象是州部内的各郡守(二千石)。监察的内容是武帝“钦定”的“以六条问事”。
第二,刺史对监察对象只能“劾奏”,没有罢免、处罚和代治之权。
第三,刺史采取巡行方式,无固定治所。
第四,刺史由御史中丞统属,活动受御史中丞和丞相司直监督。刺史制度对汉皇朝加强控制地方郡守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吏治的清明,维护了地方的稳定。

第2题: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印度历史的影响。


参考答案:

种姓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分工,形成于国家形成时期,是古代印度由宗教和法律固定下来的等级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奴隶社会一直延续到近代,对社会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第3题:

简述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塘沽协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1933年5月31日,华北军方与关东军签订《塘沽停战协定》,规定: (1)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通州等一线以西、以南地区,不能越线前进;(2)日军为确认第1款的实行情况,随时可以用飞机或其他方法视察,中方应予以保护; (3)日军在确认中方已遵守第1款时,自动撤归长城线;(4)长城线以南及第1款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域的治安维持,由中国警察机关负责。
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放缓了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双方重新开始战略调整。日军由军事进攻变为分化中国,蒋介石由“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变为“为和平尽最大努力”。

第5题:

简要分析近代中国的鸦片种植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种植罂粟的生态风险之一侵占耕地,粮食减产,种植罂粟侵占耕地是清末民国时期饥荒的一个重要成因。种植罂粟的生态风险之二——消耗地力。在中国种植罂粟,用廉价的回收去换取高价的利润,让中国的经济状况从鸦片战争前的拥有相对优势,变成劣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6题:

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
(1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给英国;(1分)赔款2100万元;(1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1分)与英国协定关税;(1分)让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1分)。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分)。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双重革命的任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第7题:

简评厘金制度。


参考答案: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征收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活厘或行厘,抽之于行商,属通过税性质;
二是板厘或坐厘,抽之于坐商,属交易税或落地税性质。税课征对象:有盐厘、洋药厘、土药厘、百货厘四种,百货厘为收入大宗。弊端:提高了商品成本和价格,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2、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4、官吏敲诈勒索,营私舞弊,侵蚀税款;5、成为地方拥兵自重的经济基础。

第8题:

简述日本《教育敕语》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教育敕语》为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教育文件,于1890年10月30日颁布。教育敕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道德教育。1938年日本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后,教育敕语的内容成为军国主义的教典。

第9题:

简述英国大学推广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
解析:
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50 年代以后在大学推广运动中起关键作用。19 世纪的大学推广运动在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推动课程改革和高等 教育机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10题:

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
(1)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2)影响: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从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