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孤立主义思潮对二战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题目

试论孤立主义思潮对二战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潘恩的美国人权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参考答案:潘恩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是人的不可转让的权力;每一代人同前一代人在权力上也是平等的;潘恩人权思想最有特色之处是他关于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论;潘恩认为, “天赋人权就是人在生存方面所具有的权力”;天赋权利是公民权利的基础。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潘恩是第一位阐述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关系理论的思想家。他的理论是在革命实践中对17、18世纪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的发挥和创新。

第2题:

试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教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教育的先进国家,并且具有自己的特点。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各地教育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学制上是单轨制,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制比较灵活;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灵活多样,密切配合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教学方法上传统派教育与现代派教育相互消长,而传统派教育终占上风。我们虽然肯定了美国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当时美国各阶层实际存在着的贫富悬殊和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所谓机会均等的教育是未能真正实现的;另外,由于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美国教育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宗教性,这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问题。


第3题:

二战前教育行政曾属于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二战后向地方分权制转变的国家有美国和英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执政使得美国避免受到法西斯思潮的影响。

  • A、丘吉尔
  • B、罗斯福
  • C、布什
  • D、克林顿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试论孤立主义思潮对二战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9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抬头,其原因之一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国内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上。二是国内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由于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及希望德国、英法、苏联三种力量相互牵制,美国可以从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的战略考虑出发,推行中立政策。
1935年8月31日,中立法案:“两国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美国通过中立法的目的是避免战争,从短期来说,目的达到。但在国际局势紧张复杂的情况下,这种独善其身的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绥靖政策。它的后果和英法绥靖政策一样,纵容了德意日的侵略扩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最终也无法避免战争。
1936年2月,美国修改中立法,增加两条:
一,禁止贷款给交战国;
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
1937年1月,美国对西班牙内战双方实行武器禁运。1937年4月,国会修改中立法,三个特点:一是不确定有效期,二是明确了发生大规模内战的国家适用于中立法;三是提出“现购自运”,即美国可以同交战国进行非军火贸易。条件是须付现款,且不得由美国船只运输。永久中立法有利于佛朗哥集团,它可以得到德意的支援。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罗斯福没有对中日实施中立法,原因是中日之间没有宣战。但罗斯福认识到孤立主义在损害美国利益。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发表“检疫隔离”演说。他利用帕奈浩事件,说服国会拨款重整海军军备。


第6题:

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和()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第7题:

绥靖政府的根源是什么?它对二战前的英法外交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绥靖政策的国内外背景和社会根源:社会背景之一是和平主义思潮的泛滥。厌战、反战情绪强烈,对德国的负疚心理。英法的衰落是导致其采取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欧洲传统外交惯例。英国的扶德抑法政策,厌恶东欧小国。对苏联的敌视。
(2)英法反应软弱,或实行绥靖政策以息事宁人,或实行孤立主义以避免惹祸上身。


第8题:

二战前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是战时非战时()并行

A单轨

B交叉

C轮流

D双轨


参考答案:D

第9题:

查找“中美外交政策比较”的相关文献,以下哪个检索式是正确的?()

  • A、中国+美国*外交政策
  • B、中国*美国*外交政策
  • C、(中国*美国)+外交政策
  • D、(中国+美国)*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与二次大战前相比,当代美国报业在采编业务上的新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篇幅多,广告比重大。
第二,内容向广和专两极发展。综合性报纸的内容极为广泛庞杂,专业性报纸分工细密,各有特定的发行对象和读者群。
第三,报道注重深度化,版面更趋形象化。更多地采用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更多地采用大幅照片、彩色印刷,版式更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