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维也纳体系。

题目

试析维也纳体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参考答案: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⑴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标志着英国在远东撤退的序幕。
⑵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和中国的抵制,不得不有所收敛,但日本独霸远东的既定国策没变。
⑶美国作为华盛顿体系的策划者和保障者,力求保持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导致美日矛盾不可避免。


第2题:

试评析维也纳体系运作过程中大国的均势政策。


参考答案:维也纳会议所规范的新的欧洲布局是建立在三个原则基础,即正统原则,补偿原则,遏制原则和两个技术支柱即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之上的。正统原则侧重于意识形态的结合,补偿原则则成为协调互信的基础,遏制原则则体现了对现实政治的操作,配套以神圣同盟所形成的保守主义王朝联盟对意识形态的结合进行维护,四国同盟所体现的集体安全的雏形对现实政治进行操作。此外遏制原则所倡导的均势观念,补偿原则所信求的协调合作机制,这些交织的举措编制了一张意识形态为经线,以现实政治为纬线巨大无比,又天衣无缝的安全网,并凭借大国的协调干涉的约束力,将它牢牢的笼罩在了欧洲的版图上。

第3题:

试析梅特涅与维也纳体系。


参考答案:

根据第一次巴黎和会的规定,1814年9月,维也纳国际会议召开。维也纳会议实际上是战胜国按照自己的心愿,对欧洲进行一次重新安排,这次会议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就是维也纳体系。会议由英、俄、奥、普四大强国主持,西、葡、瑞典等二流战胜国遭到排斥。奥地利的代表是深得奥皇信任的梅特涅。他效忠于哈布斯堡家族,同时又信奉现实主义的国家利益法则,工于心计,外交经验丰富,遇事沉着冷静。在拿破仑战争后期,他在法、俄之间施展其左右逢源的手段,既促成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又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俄国向西扩张的企图,对于欧洲均势的恢复起了很大作用,从而使奥地利在维也纳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会议的地点选在维也纳,这本身就是梅特涅对外政策的产物。因此,尽管哈布斯堡帝国只是金玉其外,但由于梅特涅的竭力维持,竟也能显赫一时。
会议的两个焦点问题,德国和波兰,直到1815年的2月才得以解决。梅特涅可谓喜忧参半:奥地利享有的华沙公国将成为俄国的附属国。作为补偿,普鲁士只能获得部分萨克森领地(本来普鲁士要求获得萨克森全领)。他的工作重点现在是要让大多数德意志邦国同意放弃一些曾经拥有的权利去成立一个新的联邦国会。他同时要协助瑞士委员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琐碎的事情。他还私下讨论关于南意大利的命运,因为乔吉姆穆·拉特在那不勒斯的军队正在变强。不仅如此他还有各种各样的代表团要接待,包括宗教的、政治的、经济的,来自于欧洲各地。3月7日,一条新闻把梅特涅惊醒,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越狱了。得知消息的一小时之内他同时会见了普鲁士和俄国皇帝,一开始梅特涅没心情去改变大会进程,而且事情的进展对大会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最终3月13日,五国联盟宣布拿破仑为逃犯,并于25日签署新协议将召集15万人的军队。一切似乎一夜之间回到了两年前。随着军队开拔渐行渐远,维也纳会议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并且迅速修改了独立尼德兰的边界,正式提议解散瑞士联邦,批准了此前关于波兰的协议。到4月底,只有两个问题了,新德意志联邦的组织问题和意大利问题。
之后事情马上到了紧要关头。奥地利加强了对伦巴第-威尼斯的控制,也加强了那些在玛利亚路易斯名义之下领地的保护。4月18日梅特涅正式向那不勒斯的穆拉特宣战。5月3日奥地利在拖伦蒂诺战役中取胜,并在其后不到三周的时间里就占领了那不勒斯。梅特涅觉得可以在回到维也纳之后再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德国问题的讨论拖延到了6月初,之后一个奥普的联合提议获得了批准。许多纲领性的事项都需要德联邦议会讨论,议会主席是弗兰茨皇帝。尽管还是有许多批评声音认为奥地利应该在德国有更高的影响力,不过对这个结果梅特涅已经满意了,这已经相当于控制两个哈布斯堡家族了。当然,梅特涅此时可以利用议会为自己谋取利益。虽然如此,这些安排还是得到了大多数议会代表的欢迎。与此同时更高一级的官员准备向法国重新开战。最后一份协议6月19日在维也纳签署(俄国一周后签字),维也纳会议也就此正式结束了,随后大多数的代表都离开了这个城市。梅特涅自己早在13日就前往了前线投入到了战役之中。不过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拿破仑在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中完败。
在维也纳会议上,他积极推行欧洲大国均势政策,调和俄、英、普、奥列强瓜分领土和殖民地的矛盾,在巩固欧洲旧秩序上取得各方一致的意见。同时,又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与英、法代表签订反对俄、普的秘密协定,确保奥地利在意大利和德意志联邦中的优势地位这次会议名义上是为了重建欧洲和平,实际目的却是复辟封建王朝,打压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因梅特涅及多数与会领袖都认为,民族主义及民主运动是致乱之源,并采取敌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他们致力使欧洲回归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原状,恢复旧秩序下的思想与制度,重新建立欧洲的保守势力。在梅特涅的强势主导下,维也纳会议订下欧洲各国以后的“协调”方针,亦种下日后四国同盟的建立的恶果。


第4题:

二战后出现的政治格局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C、雅尔塔体系
  • D、维也纳体系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维也纳体系瓦解的过程。


答案:
解析:
(1)神圣同盟的破裂:希腊独立标志着同盟开始破裂,比利时独立导致神圣同盟最终破裂,他们的独立也使得欧洲版图首次改变。(2)维也纳体系严重动摇;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冲击了维也纳体系法国七月革命使得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3)1848年革命彻底瓦解维也纳体系。(4)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统一战争完全粉碎了维也纳体系:

第6题:

维也纳和会所设计的正统秩序和领土秩序,其地理范围是否包括美洲大陆和土耳其帝国?美国的崛起与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维也纳和会所设计的正统秩序和领土秩序,其地理范围不涵盖美洲大陆和土耳其帝国。
美国的崛起与土耳其的衰落,对维也纳体系产生了破坏。

第7题:

试述维也纳会议总决议基本内容及评价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基本内容:①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都相继复辟。
②列强任意处里欧洲和海外领土。波兰再次遭到瓜分,由俄英普奥四国瓜分。普鲁士的疆域扩大到了莱茵河左岸和波罗的海南岸。英国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外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技民霸主地位。
③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④防范法国东山再起。把法国局限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一些重要城堡和要塞由反法盟军占领3—5年,占领费用由法国负担。法国赔款7亿法郎,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卢森堡公国也由尼德兰统治者兼管,以抗御法国。扩大瑞士,把许多战略上重要的山隘都划归瑞士,确立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2)评价:①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它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维持德、意分裂状态,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它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和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定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
③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都是欧洲封建君主镇压革命、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用高压手段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工具。
④但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采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第8题:

试析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


参考答案:

⑴背景
德意志统一后,为了巩固统一的成果,孤立法国,俾斯麦处心积虑营造了大陆同盟体系,力图建立欧洲新秩序。俾斯麦建立大陆联盟体系的构想是:此体系以德国为中心,孤立和打压法国,避免法国和俄国联合两面夹击德国,巩固和保障德国在欧洲大陆已取得的势力和地位。为此,俾斯麦拉拢俄国,阻止俄法接近,拉拢奥地利,阻止俄国向西南欧扩张,极力促成英俄在世界各地的对抗。
⑵形成
为了实现这一结盟体系,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1878年柏林会议后,在五年的时间里,俾斯麦通过1879年德奥同盟、1881年德俄奥三皇同盟、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以及德奥罗同盟等同盟建立起一个一个以德国为核心,包括德、奥、俄、罗等国在内的复杂的结盟体系。为了进一步牵制法俄力量,阻止两国结合,俾斯麦又通过《三国同盟体系续约》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基本上完成了俾斯麦体系的调整,进而促使俾斯麦体系的最终完成。在这二十多年期间,俾斯麦操纵这几个相抵触的联盟,并设法在灵活运作过程中抵消固有矛盾,成功维持了俄奥两个敌对盟国对德国的向心力,从而保持了德国的外交弹性。凭借这一反复的联盟体系,俾斯麦既维持了欧洲的均势,又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法国,防止反德国的同盟的出现。
⑶内在矛盾及最终解体
俾斯麦对于体系的构想是美好的,但俾斯麦结盟体系包含着极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俾斯麦凭借着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在欧洲国家间纵横捭阖,但其促成的对德国的有利的均势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欧洲国政的基本矛盾,如法德矛盾、奥俄矛盾等都没有解决。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只是一种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这就注定了其结局。随着威廉二世的继位、俾斯麦的下台,德国的对外战略开始实行“新路线”政策。新路线认为德国应该正视俄国的敌意和法俄结盟的可能性,主动放弃与俄国结盟,转而全力加紧与英国的联系以抗衡法俄。1894年,法俄同盟成立,标志着俾斯麦结盟体系开始瓦解。此后,欧洲国关开始了以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相互对峙为主导的局面,而一战的爆发使俾斯麦结盟体系彻底瓦解。


第9题:

维也纳体系


答案:
解析:
它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必然招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了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第10题:

战后很快形成、并奠定两极格局基础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B、维也纳体系
  • C、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 D、雅尔塔体系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