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隔离的有效运用(原则)?

题目

简述隔离的有效运用(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


答案:
解析:
(1)安全性原则。因为可运用资金既不完全是保险企业的盈利,也不是可以无期限流出保险企业的闲置资金,对这种资金的运用必须求其安全。
(2)盈利性原则。运用保险资金以求盈利,是保险资金运用的直接目的。高盈利不仅可以为保
险人带来巨大效益,而且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3)流动性原则。由于保险企业负担着经济补偿的任务,而保险事故的发生又具有随机性特点,因此,运用中的保险资金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便随时满足保险赔偿和给付的需要。

第2题:

简述转动设备停用后的隔离原则。


正确答案:(1)检查转动设备已停用,联锁开关已解除。
(2)停用该转动设备电源。
(3)依次关闭该转动设备出口门、进口门、空气门,注意泵内压力不上升(凝泵隔离还应注意凝器真空不下降)。电泵、汽泵、凝泵等设备解列检修时,应采用先关闭高压侧后关闭低压侧的方法,在低压侧最后一道阀门接近全关时,应监视入口压力表,防止出口门、中间抽头门不严造成低压侧超压损坏。
(4)关闭冷却水门、密封水门。
(5)根据需要泄压放水,有关阀门挂牌。

第3题:

简述隔离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正确答案:(1)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2)医院建筑布局合理符合隔离要求;(3)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4)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加强三区管理;(5)隔离病室环境定期消毒物品处置规范;(6)实施隔离教育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7)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实施终末消毒处理。
(1)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2)医院建筑布局合理,符合隔离要求;(3)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4)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加强三区管理;(5)隔离病室环境定期消毒,物品处置规范;(6)实施隔离教育,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7)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实施终末消毒处理。

第4题:

简述示范模仿疗法运用原则。


正确答案: (1)选好目标行为
(2)科学进行示范
(3)强化模仿行为
(4)反馈进步情况

第5题:

简述消退的有效运用?


正确答案: ①选择好目标行为
②做好消退的准备
③科学实施消退
④合理的结束消退

第6题:

简述使用隔离液的原则?
1)与被测介质不相混合和溶解。
2)密度与被测介质密度相差较大,且有良好的流动性。
3)与被测介质不起化学反应。
4)被测介质处于正常工作条件时,隔离液不挥发、不蒸发。

第7题:

简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运用原则。


正确答案: 农业推广也可以说是一种商品推销活动,是通过运用说服、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方法,向推广对象——农民,推销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信息的过程。
(1)农业推广语言特点
由于农业推广语言是推广人员与农民交际的工具,其特点应根据推广内容、形式,适合农民的自身情况、学习特点及心理期望,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易懂易记,简单明了;
2.实用实效,可行易行;
3.生动形象,朴实无华。
(2)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原则
在农业推广活动中,要想使语言沟通顺利,就应在农业推广语言运用上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朴实通俗原则;
2.深入浅出原则;
3.科学规范原则;
4.事实教育原则。

第8题:

简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


答案:
解析: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有效运用记忆术;(7)适当过度学习;(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9题:

简述渗透原则及其运用。


正确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发展”规律,融入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渗透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协调关系,组成合理的系统教育结构。
(2)潜移默化,寓教于无形。
(3)循循善诱,倚重人格塑造。
(4)循序渐进,促进受教育者思想目标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10题:

有效运用逃避到回避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若必须依靠逃避和回避条件反应建立良好行为,则优先采用回避反应。
(2)在进行回避反应前,常常先凭借逃避反应建立目标行为,若逃避反应已塑成,则可使用回避反应的建立更加容易。
(3)在回避反应过程中,所使用的条件厌恶刺激必须是强力惩罚物的信号,这种信号可加强制约作用,使被矫正者获得警告。
(4)必须像惩罚原理一样,慎重使用逃避和和回避反应。因为这些方式都需要运用厌恶刺激,会令人感到不适并容易产生副作用,使被矫正者对其他刺激也形成逃避和回避反应,从而消除了某些良好行为,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