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考虑“周期折减系数”?各类结构如何选择该系数?

题目

为什么要考虑“周期折减系数”?各类结构如何选择该系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因为建模时没有输入填充墙,仅考虑其荷载,没有考虑其刚度。
《高层规范》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以下列规定取值:
①框架结构可取0.6-0.7;
②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
③剪力墙结构可取0.9-1.0。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各类冷水和热泵机组的产品样本中,均给出水侧污垢系数供用户参考,下列哪几项说法是正确的?( )

A.水侧污垢系数小于要求者,制冷量和性能系数应折减
B.水侧污垢系数大于要求者,制冷量和性能系数应折减
C.水侧污垢系数对机组性能系数影响不大,可不考虑
D.水侧污垢系数造成压缩机高低压差增大,降低了机组性能系数

答案:B,D
解析:

第2题:

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期内反映桥梁结构质量状况衰退的指标是( )。

A.构件截面损伤折减系数
B.钢筋截面损伤折减系数
C.承载能力恶化系数
D.活载影响修正系数

答案:C
解析:
承载能力恶化系数:评定期内桥梁结构质量状况衰退恶化对结构抗力效应产生不利影响的修正系数。

第3题: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非承重填充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A、不应考虑

B、可考虑

C、宜考虑

D、应考虑


正确答案:D


第4题:

在反映谱分析中输入了周期折减系数,但结果周期为什么却没有变化?


正确答案:程序中得周期折减系数是为了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刚度贡献以及阻尼等的影响而设置的,仅仅是对反映谱函数得一个折减或者提高,与结构固有周期并没有关系,结构固有周期是结构自身的特性,只与自身的刚度、质量以及约束方式等因素有关。

第5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作用效应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

A.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
B.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
C.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D.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应根据设防烈度选择适当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A项,根据条文说明第5.2.1条规定,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B项,根据条文说明第3.11.3条规定,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C项,根据第5.2.1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第6题:

雨水管道空隙容量利用与地形坡度有密切关系。与平坦地区相比,陡坡地区折减系数的取值应采用下述哪种做法?( )

A.增大折减系数
B.减小折减系数
C.取消折减系数
D.采用与平坦地区相同的折减系数

答案:B
解析:
大坡小折减,小坡大折减。

第7题:

桥梁承载能力评定期内反映桥梁结构质量状况衰退的指标是( )。

A:构件截面损伤折减系数
B:钢筋截面损伤折减系数
C:承载能力恶化系数
D:活载影响修正系数

答案:C
解析:
承载能力恶化系数:评定期内桥梁结构质量状况衰退恶化对结构抗力效应产生不利影响的修正系数。

第8题:

对于多层建筑结构的墙、柱和基础设计时,其楼面活荷载按( )取值。

A.6×各个楼面活荷载
B.6×各个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0.65
C.6x各个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0.70
D.6x各个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0.60

答案:B
解析:

第9题:

如何理解《钢规》3.4.2条规定的强度折减系数?


正确答案: 宜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所谓"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是指单个的一根角钢与节点板相连时,尽管角钢有两个肢,但只能有一个肢与节点板连接(肢背、肢尖用焊缝连接,或者,用螺栓相连)。此时,角钢构件是按照轴心受力构件的模型进行计算,但实际受力却有偏心(会产生附加弯矩),受力状况较为不利,所以,要对强度折减(另一种观点是,这种单面连接由于"剪力滞"使得截面并不是全部有效,因而需要采用有效净截面积计算,即将净截面积乘以折减系数。美国AISC的钢结构规范就是如此处理的。由于截面积与强度是"相乘"的关系,所以,截面积不折减而对强度折减,效果是一样的)。
若是采用两个角钢与节点板相连,由于角钢隔一段距离会设置填板,因此,实际上是视为双角钢组成的T形截面受力,此时,不考虑强度折减。
图2-2-2中,B.图为双角钢与节点板相连,此时强度不折减;C.图为单面连接,须考虑折减。
(2)单面连接的单角钢用公式N/A≤f计算强度时,强度折减系数为0.85;用公式N/(φA.≤f计算稳定性时,强度折减系数要区分等边角钢或不等边角钢(短边相连还是长边相连)。
(3)该条分为4款,第2、3、4款是连接计算时的规定,也就是说,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规范表3.1.1-3~表3.1.1-5中规定的强度设计值要乘以折减系数。
(4)有人发现,对于折减系数0.6+0.0015λ,λ越大折减系数越大,于是认为规范于理不通。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是误解。笔者的观点如下:令γ=0.6+0.0015λ,则单角钢的受压承载力可以表示为γφAf,λ增大后,实际情况是γ稍微增大,对应的φ却降低更多。例如,对于b类截面γ=70的Q235钢,γ=0.705,φ=0.751,yφ=0.529;当λ增大至90时,y=0.735,φ=0.621,γφ=0.456。可见,总的结果γφAf仍然是降低的,这与λ越大受压承载力越小是一致。
(5)折减系数中用到的长细比λ,规范规定"对于中间无联系的单角钢压杆,应按最小回转半径计算,当λ<20时,取λ=20"。并未对"中间有联系的单角钢压杆"作出规定。
笔者认为,若该联系是对平面内变形的约束,则平面内的杆件计算长度将因约束而变短,平面外将起控制作用,此时,应按照规范表5.3.1中的"在桁架平面外"取值,与计算长度对应的回转半径取与肢边平行;若联系是对平面外变形的约束,则按平面内取计算长度,回转半径仍取与肢边平行的回转半径。支持笔者此观点的文献有:①包头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2版)第368页的算例;②邱鹤年《钢结构设计禁忌与实例》第242页的算例。

第10题:

如何取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正确答案:《混凝土高规》第3.3.16条规定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对计算的结构自振周期予以折减,并按折减后的周期值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如果在结构分析模型中,已经考虑了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则不可以进行周期折减。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与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的材料性质、多寡、构造方式等有关,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高规》第3.3.17条给出的参考值,主要是砖或空心砖砌体填充墙结构的经验总结,不是强制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