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单位的理论与实践:1926年开始,一些美国学者开始根据花园城

题目

邻里单位的理论与实践:1926年开始,一些美国学者开始根据花园城市的设想研究新的居住形态。1929年美国建筑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构想。

  • A、佩里
  • B、师勒・柯布西耶
  • C、霍华德
  • D、居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教师对美国高中生和中国高中生做了一项测试,他问被试相同的问题“一张A4纸如果对折,最多可以折几次”。结果发现,听到问题后,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马上开始动手折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折的次数,而大部分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这位教师由此得出结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而中国高中生注重理论。
以下哪项是这位教师得出结论所必须假设的?

A.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对立的
B.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就是注重实践
C.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就是不注重理论
D.只要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就是不注重实践

答案:B
解析:
题干根据美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的表现,得出美国高中生注重实践的结论,而根据中国高中生听到问题后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得出中国髙中生注重理论的结论。题干显然缺乏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要得出题干结论则需要一定的假设,即开始动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就代表注重实践,马上回答无穷多次就代表注重理论。故答案选B。

第2题:

1934年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针对城市膨胀带来的弊端,提出了: ( )

A.“花园城市”思想
B.“卫星城镇”思想
C.“有机疏散”理论
D.“邻里单位”理论

答案:C
解析:

第3题:

提出“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观点的是 ( )

A.美国学者布鲁纳

B.美国学者布卢姆

C.美国学者舍恩

D.美国学者杜威


正确答案:C

第4题:

首先提出“邻里单位”理论的学者为(  )。

A:霍华德
B:克莱伦斯?佩里
C:戈涅
D:勒?柯布希埃

答案:B
解析:
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
本知识点主要是了解居住区规划的实践及理论发展。

第5题:

居住区的概念是在( )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的。

A.小区理论与实践
B.邻里单位理论与实践
C.商业区理论与实践
D.居住综合体理论与实践

答案:A
解析:
居住区的概念是在小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城市中往往存在几万人规模的居住地区;二是医院、大型商业文化设施等需要更大规模的人群使用,才能保证其经营管理的要求,为满足居民更多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方便度,需要将若干小区相对集中起来,以支撑更高一级的服务设施。

第6题:

20世纪20年代末由美国人佩里首创的城市规划理论是:( )

A.卫星城理论
B.邻里单位理论
C.花园城市理论
D.人车分流理论

答案:B
解析:
邻里单位是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的,是居住区的规划理论。其基本出发点一是以邻里单位为细胞来组织居住区,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对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美国人佩里于1929年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名称,并由建筑师斯坦确定了邻里单位的示意图式。这一图式首先考虑小学生上学不穿越马路,以小学为半径,以804.65m为半径来考虑邻里单位的规模,在小学校附近还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邻里单位内部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静谧、优美的步行环境,把机动交通给人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第7题:

下列理论中,()理论在此后实践中成为城市居住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A.广庙城
B.卫星城
C.邻里单位
D.新城

答案:C
解析:
邻里单位理论在此后实践中成为城市居住区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8题:

美国规划师佩里提出的城市规划理论是 ( )

A.花园城市理论

B.卫星城理论

C.中心地理论

D.邻里单位理论


正确答案:D

第9题:

下列理论中,()理论在此后实践中成为城市居住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A:广庙城
B:卫星城
C:邻里单位
D:新城

答案:C
解析:
邻里单位理论在此后实践中成为城市居住区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10题: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根据美国企业对外投资实践而提出的对外间接投资理论。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