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题目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对教师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明确对待旧教员的政策。
2.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
3.各解放区普遍对教师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
4.制定相应政策,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第2题:

原始社会时期的秘书性活动内容有哪些?
(1)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的纳言的活动。
(2)原始信访活动。
(3)原始会务活动。原始会议的组织操办是我国秘书会务工作的源头。
(4)记言记行的史官活动。黄帝时期,就有了仓颉、沮诵、孔甲等充当史官。
(5)占卜吉凶的巫祝活动。可以说巫祝是宗教秘书活动的始祖。
(6)出现了原始文书。

第3题: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正确答案:

第4题: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格局;


正确答案: 此一时期的文学格局是随着战争的进程变化的,从时间上看,可以分为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在空间上看,可以分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大后方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各时段和各区域的文学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5题:

吕世伦老师初中时期文章的主要宣传的内容不包括()。

  • A、中苏友好
  • B、人民政府
  • C、解放战争
  • D、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D

第6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密工作制度有哪些?
1.严格审查秘书人员
2.划定文件密级
3.确定阅读秘密文件的范围
4.设立秘密文件贮藏室
5.运用代号
6.健全文件处理制度
7.经常检查秘密文件

第7题: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管理的内容和经验有哪些?


正确答案: 管理的内容有:对私营银钱业和外商银行的管理。对私营银钱业和外商银行在业务上加以限制;外汇管理,禁止一切外币流通,实行外汇管制;金银管理,禁止金银私相买卖,金银退出流通。

第8题: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管理的内容有()。

A、金银管理,禁止金银私相买卖,金银退出流通。

B、对私营银钱业和外商银行在业务上加以限制

C、对私营银钱业和外商银行的管理。

D、外汇管理,禁止一切外币流通,实行外汇管制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试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司法审判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正确答案:1947年以后,许多老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几个大解放区,并成立了各大区人民政府,并先后建立和调整了各大区司法审判制度.现主要介绍东北和华北两区司法制度。
东北解放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制度。东北各级司法审判机关 ,依《东北各级司法机关暂行组织条例》的规定,设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东北分院。东北解放区人民审理案件和采用三级三审制,即地方法院为第一审级,高等法院为第二审级,最高法院东北分院为第三审级。 东北解放的检察机关,依《东北各级司法机关暂行组织条例》的规定,在各级法院内设检察员一至五人。其职权是:
(1)实施侦查,提起公诉,实行上诉,协助自诉及指挥刑事裁判的执行;
(2)其他命令所定职务之执行。
华北解放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制度。其司法审判机构的建设与东北解放区不同。东北解放区司法审判机构是在打碎日伪政权的审判机关后重新建立的,而华北解放区则是在晋察冀鲁豫两个老根据地司法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原晋察冀和晋察冀鲁豫两个边区政府的高等法院,成立华北人民法院。华北人民法院的审级制度,原则上实行三级三审制,即胰司法机关为第一审,行署人民法院为第二审,华北人民法院为终审。但各直辖市法院采取两审制,如有个别不服要求第三审时,由华北人民政府组成指定人员组成特别法院,或发还华北人民法院复审之。
华北人民法院的审判司法制度主要内容是:
(1)取消人民诉讼须经区、村政府介绍的制度;
(2)取消诉费;
(3)进一步重申严禁刑讯逼供,实行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4)设立裁判研究委员会,审判重要的民事案件。裁判研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司法机关已经审理后的死刑及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在重大刑事案件;研究有关政策原则需要慎重考虑决定或请示的民事案件。裁判委员会确定之案件,由司法机关制作判决书,正式开庭宣判。
(5)规定上诉制度;
(6)确定刑事复核制度。华北人民法院及其审判制度有建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及其审判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它具有巨大有历史意义。

第10题:

解放战争时期香港出版过哪些进步报刊?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在这里出版了许多进步报刊。它们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和全国解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报刊主要有:
一、《华商报》。1941年创刊,1942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停刊。1946年1月4日在香港复刊。复刊后的《华商报》,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报纸。董事长是香港爱国人士邓文钊,总编辑是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刘思慕,总经理是民盟负责人萨空了,共产党的负责人是章汉夫。先后参加社论委员会的还有许涤新、陈此生、廖沫少、夏衍、乔冠华、张铁生、彭彰风、杨奇、高天等人。该报群英会萃,阵容强大,是当时在香港和华南地区影响最大的一家进步报刊。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停刊,工作人员撤到广州筹办《南方日报》。
二、《解众》周刊。它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刊物,1937年12月创刊汉口,1947年1月在香港复刊。此利用各种伪装封面出版后运到国统区发行,1949年10月停刊。
三、《正报》。1945年11月13日创刊,中共广东省委主办,是战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公开出版的第一家小型报纸,杨奇任社长兼总编辑。
四、《人民报》。1946年3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办,社长李伯球,总编黄药眠。同年4月迁至广州出版,成为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的机关报,同年8月停刊。
五、《光明报》(半月刊)。1947年1月在香港出版。它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机关刊物。此外,解放战争时期在香港创办的进步报刊还有《大众报》、《文汇报》、《世界展望》、《远东通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