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民间文学的认识价值概念与艺术价值概念?

题目

试述民间文学的认识价值概念与艺术价值概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农与“本”的概念。


参考答案:

春秋末期,儒家首先提出了“本”的概念,认为治国和个人修养都有“本”。但这里所说的“本”还是道德方面的范畴。最先赋予“本”以经济含义的是墨家学派。它们认为,要做到国富、财足,必须“固本”。“固本而用财,则财足”(《墨子·七患》)。此时的墨家还没有明确地把“本”解释为农,也没有明确地说“固本”就是重农;但是,他们在论及“足财”的途径时,却一再强调生财必须“力时急”,“时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墨子·七患》)。这里说的“时”,全都是指农时。可见,他们提倡“固本”主要是从重视农业生产的意义上考虑问题,在这里,“本”实际上指的是农。
对“本”的含义作出明确解释的是法家。商鞅规定:“农户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在这里,“本业”就是生产粟、帛的耕织。至此,农的“本业”地位确定。法家之所以把农称为“本”,因为当时的基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由农提供:战争的基本军需物资如军粮、军服材料、马刍以及其他某些物资都取给于农。而农民又是战士的主要来源:农民不仅占全国人口的最大多数;且又安土重迁,容易征调,朴实愚昧,容易驱使。因此,不仅是国家的生存之本,富国之本,也是强兵之本,争霸之本。战国的管子之学,也十分明确地把农业称作“本业”、“本事”,认为:“上不好本事,„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管子·权修》)。
秦统一后,以法家思想治国,把“勤劳本事”、“上农”在全国范围树为国策。以农为本的说法,更挟统一之势广为流布,成为此后普遍流行的观点。到了汉代,本即是农、重本即是重农已成了朝野人士众口一词,毫无争议的用法。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受西方影响才逐渐发生了改变。


第2题:

试述自我概念理论与老化心态。


正确答案: 自我概念理论强调一个人的自我包含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一个人的信念与态度也是自我的一部分。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角色功能的认知与评价,自我这种具有组织性、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心理组织并非出生时就已经存在,它是随个体心理成长、人格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通过社会互动与社会沟通而形成的。
每个人在社会上同时扮演许多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自我概念也随之不同。到了老年,由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丧失与减少,再加上生理健康衰退,致使自我概念减弱,老化心态也随之出现。

第3题:

试述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参考答案:

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委托及人民法院的指定,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代理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行为的人。特征:诉讼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不得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被代理人而不是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诉讼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所实施的诉讼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类型: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第4题:

辩论中,对方辩手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 A、我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非映射关系
  • B、对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映射关系
  • C、对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非映射关系
  • D、我方视角中,价值主体与概念的映射关系

正确答案:B

第5题:

试述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概念与模拟系统的分散概念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概念是对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言的,即为了避免上位计算机(通常是小型计算机)结构的不安全而设计的多微机子系统(或基本控制系统),它能在上位计算机故障时,独立完成控制功能。
模拟系统的分散概念是指模拟控制仪表采用功能分离的组件结构,分离的目的是为了组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控制回路,分离(或分散)的组件不能独立完成控制功能。

第6题:

我国数学教育界历来重视中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概念教学活动的认识主要有哪几种倾向?对数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提高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①在概念教学中过分重视定义的叙述,对定义字字推敲,处处斟酌,不厌其烦地举正、反例,并且要求学生熟读定义,熟记定义。这种教育往往是费时费力,但效果欠佳。其主要缺点是:a.容易将学生导向只注意死记硬背定义和结论,而不求深入地理解概念;b.由于学生思维中缺少能说明概念关键特征的具体形象,一旦不能用已有的模式解决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因此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②在概念教学中,不注意概念的引人,只重概念的应用,引入概念的过程过于简单,对定义的表述一掠而过。匆忙转入练习,这样做的缺点在于:a.学生对概念缺乏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只注意掌握一些题型与具体的解题技能,难以形成数学能力。b.由于新概念的引入没能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又没能通过大量实例揭露概念的关键特征,因此新概念不能较好地纳入认知结构中,缺乏系统化,记忆也难以长期保持。
(2)①重视解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视概念学习之间的迁移影响
数学概念具有确定的内涵与外延.教学的迁移要重视深入揭示概念的外延,把新旧概念的由来和发展、区别和联系进行剖析、类比,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克服负迁移、发挥正迁移。
②数学概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离不开概念,在现代教学的发展中,概念教学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更自觉、更有意识、更科学地进行。
③数学概念教学是~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有头无尾
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引入定义.举几个例子就算是完成了概念教学的任务,还有一些文章
、错误地认为“定义”就是“概念”。实际上,定义只是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表达形式。单纯在定义身上下工夫,在讲定义处停留过久是不妥当的。数学概念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概括、表述、识别和运用。
④数学概念教学要抓住关键,不可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
如果教师讲授每个数学概念都从具体出发,进行抽象概括,是不符合数学教学实际的,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教师要明确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学生的年龄、经验与智力,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方面,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⑤要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和其他数学知识一样,是中学数学的表层知识,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深层知识,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中,是表层知识的本质,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基本方法。因此,数学概念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通过概念的掌握和应用.最终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当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掌握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时,才能较好地形成数学能力,受益终生。

第7题:

试述国家经济安全概念与经济发展、产业安全概念的异同?


正确答案: 国家经济安全从内涵上来说指的是国家经济战略利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主权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处于可控状态。一般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性质决定上个性大于共性、构成要素上战略性重于非战略性、开放条件下威胁的外源性多于内源性。从静态看,是一种能力,即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手段而非国家经济安全本身;而从动态看,有无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或能力大小,还要通过国家经济安全的状态来检验。
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随着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一般来说,国家经济发展体现为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以上三个方面的变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水平。产业安全则指的是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着本*国资本对本*国重要产业拥有自主权、控制权和发展权,特别是这些产业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具有竞争力,能够应对各种生存与发展威胁,并在国内市场上达成国民产业权益总量和其在国内份额的最佳组合,从而保证本*国国民现有的或潜在的产业权益免受危害的状态和能力。
对上述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应当认识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产业安全两个概念既有重要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差异。
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
首先,没有国家经济发展就没有国家经济安全。一国经济发展是其经济安全的物质基础,而国家的经济安全又是其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和保障。一方面,一国经济安全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适应力与发展潜力,经济安全的保障根源在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可靠的经济安全,国家贫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另一方面,国家经济安全又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和保障,一国经济安全遭受威胁和破坏,就有可能带来危机和动荡,使国家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从而不可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次,没有产业安全就没有国家经济安全。一国的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重要产业建立起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与危机化解机制并不断提高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国家经济安全水平的真正提高。一国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同时保持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对于实现国家安全有着关键性的意义。从三者之间的差异看,由于国家经济安全所表示的不是一般的经济状态,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经济状态,故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产业安全两个概念在方向上和层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仅仅有了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就有了国家经济安全。因为国家经济安全不仅要求不发生重大经济风险,而且要求经济制度和经济主权不受到严重损害。正如概念中所强调的,
国家经济安全集中关注于事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战略利益,因此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经济主权安全状况和经济危机风险状况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级评价指标,而其中的经济主权这一指标可以明确的将国家经济安全与后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一方面,经济主权之所以可以把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区分开来,是因为当一国经济主权受到侵害时,该国经济往往仍然在发展甚至由于外资涌入而出现一时繁荣,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国家依附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盲目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一度取得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但却付出了经济主权受到较大损害的代价。这表明,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安全,如果一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经济不安全,就迟早会影响经济发展。
其次,实现了产业安全不等于就有了国家经济安全。因为非战略产业安全较少涉及经济主权问题,战略产业安全涉及经济主权问题但不能独自维护从概念中易知,经济主权这一指标也可以将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区别开来,这是因为非战略产业安全较少涉及经济主权问题,而战略产业安全涉及经济主权问题但不能独自维护它。例如,粮食和石油在产业安全的视角下,主要是一般商品,但在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下却主要是公共品甚至是国防公共品。两种不同视角使同样的产业安全具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由此可见,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不同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经济稳定等,也不是各个产业安全和区域经济安全的简单累积,它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经济危机的风险处于可控的状态。

第8题:

试述十二经别的概念与循行。


参考答案:十二经别,即别行的正经,就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十二经脉循行于四肢的部分(多为肘膝以上)别出(称为“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称为“入”),然后浅出体表(称为“出”)而上头面,阴经的经别合入阳经的经别而分别注入六阳经脉(称为“合”)。所以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

第9题:

试述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


正确答案: 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1)认识价值:
①历史价值: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记录社会生活,反映民众心理,补充“正史”。
[史前人类社会的信息——阶级社会,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记录“正史”所不取的重大历史题材]
②民俗学价值:民间文学与民俗现象结合,或运用于某些民俗场合,或成为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或反映某些习俗观念和习俗现象。
[“祭祀”“祈求丰收”;“造酒歌”“围猎歌”]
③伦理学价值:民间文学有反映家族、亲族关系,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民众的伦理观念的独特价值。
④文化心理学价值:透过民间文学作品,寻觅到民众传统文化心理的某些轨迹。
[“民间信仰”: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迷信鬼魂观念,“超自然力”崇拜]
(2)艺术价值:
①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现实和理想相结合,寓教于乐、讲唱与生活实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丰富文艺学理论。
②民间文学的体裁、形式,对文艺体裁、形式研究的拓展,艺术品类的形成,有独特价值。
③原始口头文学是后来一切文学的总源头,影响文人文学发展,有文艺史价值。

第10题:

试述法律上的破产概念与经济上的破产概念的区别?


正确答案: 区别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的破产主要是指当经营者在经营上长期严重亏损且无法扭转的情况下,企业无法维持存在,便可认定其在经济上的破产法律上的破产则一般不管经营上的盈亏与否,而是从债务人是否丧失清偿能力、能否清偿 债务的角度来判断其是否破产。
(2)经济上的破产表明的是经营者的一种客观经济状况法律上的破产表明折是人们通立法解决经营者丧失清偿能力这一经济现象的法律制度。并非所有经济上出现破产现象的债务人都能进入破产程序,而是只有在当事人主动申请、法院依法作出破产案件的受理裁定后,破产程序才能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