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的三个阶段。

题目

简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的三个阶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人们关于经济问题的思想,理论以及对政府的经济方针、政策、措施、方法的主张和观点。


第2题:

论述西周到宋元时期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关于农业和商业关系思想的演变。


参考答案:西周统治者非常重视和强调农业生产,把重农作为基本国策。但重农的同时绝不轻商,肯定农、工、商、虞都是社会所必需的,说明西周还没有抑制工商的思想。
荀子说:“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荀子•富国》)荀于是古代中国真正的重农主义者,肯定农业是财富创造的直接而唯一的根源。为增加国民财富,荀子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工商业。春秋战国以来对待工商业的态度,在荀子这里才起了显著变化,形成一种重农抑工商的新趋势。但是,荀子不根本否定工商的社会职能。商鞅重农,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富国的唯一途径,但他把农看作是为战服务的,把农战政策看作是实现国富兵强的唯一政策。在提倡重农的同时,又主张对工商业加以禁限、打击,他提出了一系列严厉措施,包括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加重商人所负担的徭役等。主张对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征收更重的税,主张“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商君粟•外内》),“重关市之赋”(《商君书•垦令》)。为维护农业,商鞅还提出了事本禁末、重农抑商的农商本末关系论。韩非重农抑商思想和李悝、商鞅一脉相承,但却更深刻。他明确地把“末”解释为工商业,进一步明确农和工商是本末的关系,针对它们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重农抑工商的主张。《管子》的经济思想还具有全面性,既重视农业在创造财富中的的基础地位,同时又看到林、矿、工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和商业对创造财富的促进作用,在农商关系方面,重农而不轻商。
汉初为了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地主阶级政权,重农抑商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强化。桑弘羊是中国古代重商理论的倡议者。桑弘羊否定农业是创造财富唯一来源的观点,提出商业致富论。东汉时期的王符对于以往的农本商末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农、工、商各有其本末,并非凡农皆本,凡工商皆末。唐、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思想家在逐渐否定和批判传统“讳言财利”思想的基础上,纷纷重视商业经济,并出现了许多崇富的观点主张。

第3题:

简述西方思想史上的义务概念。


参考答案:

与对法律权利的分析比较,西方学者对法律义务的分析是相对匮乏的。在众多著作中论述的义务,基本上是道德义务或宗教义务。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没有明确的法律义务概念,虽然义务的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并且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赛罗等思想家的论著中已相当广泛深入地探讨了现今可以称之为法律义务的种种实质问题。在中世纪的文献中,亦没有与法律权利相对应的法律义务的明确表述。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虽然有过关于义务的分析,但它们的分析主要限于宗教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范围。
法律义务成为独立概念并被学理分析始于近代。分析法学派的鼻祖霍布斯可能是把义务与法律权利对应、把义务作为限定自由之法律约束的第一人。以后随着权利义务平等观念的传播,特别是立法的发展,义务作为权利的对应物进入更多法学家的视野。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英国法学家哈特、米尔恩、迪亚斯等为代表的新分析法学派(即语义分析法学派)对义务概念进行了卓越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也最富有启迪的是他们越来越强调义务概念中的“应当”而不是制裁要素——从分析“应当”入手,对义务范畴和义务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涉及义务的性质、义务的功能、义务的结构、义务的表现形式、义务的冲突、义务的违反、义务的实施等,使义务研究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


第4题: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第5题: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四个个阶段。


参考答案:

近代中国是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时期。它是中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使之与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经济思想的过程。从鸦片战争至共和国的建立时期,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明显地表现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1860年)的经济思想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续发展,虽然已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机器工业,但都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经济理论。
第二阶段(1860~1894年)进入了学习西方的实践时期,人们对西方经济制度加深了了解,对西方的经济理论仍然所知不多。
第三阶段(1895~1919年)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有些中国学者已经用西方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初步的影响。
第四阶段(1919~1949年)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经济学基本上已和西方接轨。


第6题:

简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诞生的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1.新中国成立前50年为草创起步阶段。
2.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为学科建立基业阶段。
3.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为开始初步繁荣发展阶段。


第7题:

试述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认识。


参考答案:

(1)总结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说和理论,总结中华文明宝库中丰富的经济思想、提炼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与理论之长,这些对于经济改革、政策制定、国情认知、观念变革、企业文化建设等等都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从深层结构上探究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历史和经验借鉴。
(3)注意历史地、客观地、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4)在尝试借鉴某些理论和政策措施时,应该首先从我国的具体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差异。既不能食古不化;更不能食洋不化。陈岱孙教授说,西方经济学并不是灵丹妙药,它在西方的成功不一定昭示移植到中国也会成功。
(5)熊彼特在传世巨著《经济分析史》开篇说,经济分析有三项基本、统计、(经济)理论。其中历史最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


第8题:

领导科学诞生于20世纪()年代的西方,西方领导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30

第9题:

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答案:
解析:
简述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或花大量时间与学生搞好关系或想方设法控制学生。重视人际关系和他人的评价与态度,重视课堂管理是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
(2)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10题:

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