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第1题:
A、突触前轴突未梢去极化
B、Ca2+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以102个分子为单位
D、突触后膜Na+和K+,特别是Na+通透性增高
E、突触后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时,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第2题: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产生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突触前末梢去极化
B.Ca2+由膜内进入突触前膜内
C.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K+、Cl-的通透性升高
E.突触后膜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第3题:
A、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B、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C、突触后膜对Cl-、K+(尤其对Cl-)通透性增加
D、突触后膜产生EPSP
E、EPSP总和达到阈电位,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第4题:
关于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传递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B.突触传递需要的时间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差不多
C.在反射活动中,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往往与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频率一致
D.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兴奋可以发生总和,而抑制不会发生总和
E.在突触传递过程中,易受内环境变化和药物的影响
第5题:
脑电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皮质表面( )。
A.单个神经元顶树突同时产生多个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B.单个神经元胞体兴奋而产生的动作电位
C.大量神经元顶树突同步发生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D.大量神经元胞体同步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的总和
E.大量神经元轴突同步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的总和
第6题:
A.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B.突触后膜电位增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放冲动
C.突触后膜对K+、Cl-的通透性升高
D.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E.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第7题:
下面是对神经元工作原理的简单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整合,再通过轴突激发一个冲动,向四邻的每一个神经元发出信号,或不发出信号
B.神经元接收到信号后,多个突触同步激发,使神经元发放冲动,把信号传递给细胞回路中的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元通过突触接收信号,其突触与其他神经元上的突触一起激发,从而建立起大脑神经元间的网络联系
D.神经元突触的“激发”,引起树突上的跨膜电位差轻微地升高,当突触快速、高频地激发,就会发生短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
第8题:
第9题:
以下哪项不是突触传递的特征
A.容易受到内环境理化因素影响
B.兴奋通过突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慢
C.多个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达到阈电位才可以引发兴奋
D.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E.相对不疲劳性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