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通过对假设性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道德立场和道德推理方式;通过充分的思想交锋,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是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称为()。
第1题:
( )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E.他律道德阶段
第2题: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阶段
第3题:
A.发展的阶段是有一定顺序的
B.道德的发展源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主体和社会道德情景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可有不同
C.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
D.逻辑思维的阶段和道德推理的阶段是平行的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9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属于( )。
A.好孩子定向阶段
B.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C.他律道德判断阶段
D.前道德判断阶段
第7题:
儿童希望自己是他人眼中的好孩子,此时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一阶段
A.前习俗道德水平第一阶段
B.前习俗道德水平第二阶段
C.习俗道德水平第三阶段
D.习俗道德水平第四阶段
E.后习俗道德水平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