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分料和伺服分料相位调整分别在哪里?

题目

凸轮分料和伺服分料相位调整分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凸轮分料相位调整在“传动数据设置”项下的“分料器”项修改,而伺服分料相位调整在“电子伺服分料器”下的“伺服分料器控制数据”下的“伺服分料相位”项修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沥青碎石混合料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区别在哪里?


正确答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矿料的级配不同:沥青碎石混合料中所含细矿料和矿粉较少,压实后表面较粗糙;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则级配严格,细矿料和矿粉含量较多,压实后表面较细密。

第2题:

在拌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时,现场设置的拌合站应符合的条件为(  )。


A.沥青分品种、标号储存

B.各矿料分别隔离堆放,不得杂混

C.堆放的细集料宜设防雨棚

D.沥青与各矿料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E.拌合场进出料交通应流畅

答案:A,B,C,E
解析:

第3题:

通用机床自动线的分料方式有( )两种方式。

A.顺序分料和随机分料

B.顺序分料和按需分料

C.按需分料和随机分料

D.随机分料和定时分料


正确答案:B

第4题:

运动控制式伺服分料,原来在设定数据下运行定位正确,后来出现了定位不正确,可能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编码器受干扰 
2、初位开关松动后初始化。 
3、5伏电源电压过低。

第5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对于料堆取样,应()。

A.在料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各取一份试样,混合后按四分法分料取样
B.从料场或料堆的许多不同位置分别取部分样品,然后将这些小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
C.取样时宜用平锹将料堆表面的料铲平,呈台阶状,然后取料
D.取样时要按先周边,再顶部的顺序进行


答案:A,B
解析: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取样方法(JTGE51-2009T0841),规定料堆取样:应在料堆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各取一份试样,混合后按四分法分料取样;应从料场或料堆的许多不同位置分别取部分样品,然后将这些小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

第6题: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 )。

A.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
B.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三部分
C.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三部分
D.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答案:D
解析:
2020版教材P58/2019版教材P53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第7题:

在拌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时,现场设置的拌合厂应符合的条件为()。

A.沥青分品种、标号储存
B.各矿料分别隔离堆放,不得杂混
C.堆放的细集料宜设防雨棚
D.沥青与各矿料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E.拌合场进出料交通应流畅

答案:A,B,C,E
解析:

第8题:

已知皮带速度100米/分,每米皮带上料0.1吨,问上料10分钟可上多少料?


参考答案:上料量=100×10×0.1=100(吨)

第9题:

述高炉中发生悬料的机理(分上、下部悬料)。


正确答案: 由于高炉透气性变差,引起高炉压差过大,有效作用力F<0,支托起炉料,使得炉料难以下行,称为悬料。一般分为上部悬料和下部悬料,前者可以用杨森公式解释,后者可以用液泛现象解释。
块状带的悬料:块状带是由矿石和焦炭的层状分布结构组成的。当料层中某一局部由于升华物冷凝、碳素沉积反应或由于碱金属蒸汽的强烈作用而强度下降产生了大量粉末,造成局部料层空隙度变小。阻力因子急剧增大,局部煤气压降梯度随之增大,炉料停止下降,悬料。
下部悬料,高炉软熔带以下出现了液相,产生悬料:热制度的波动引起软熔带位置的变化;液泛现象(对液泛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证明,液态物,特别是炉渣的表面张力也有很大影响)。

第10题:

运动控制式伺服分料器,修改定位数据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在一个分料周期内连续修改2个以上定位数据,会出现什么现象?


正确答案: 1、运动控制式伺服分料器,修改定位数据时要修改一个下装一个,在一个分料周期内连续修改2个以上定位数据,则修改不成功。 
2、低段数据不能高于高段数据,否则开不起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