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3岁,3天前无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9.0℃,体温升高时可

题目

患儿女,3岁,3天前无诱因出现高热,体温39.0℃,体温升高时可伴寒战,全身不适,有时诉腹痛,且出现3次终末血尿,尿中无泡沫,未见血块,无水肿、少尿,无咳嗽、咳痰,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有关该患儿后期的处理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治疗痊愈后,需要定期随访至少3个月
  • B、经治疗痊愈后,需要定期随访至少3年
  • C、应进行核素检查
  • D、应进行核磁检查
  • E、应复查尿培养
  • F、应复查结核菌素试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弛张热( )

A.高热持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B.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但最低未达正常水平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间

D.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无规律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儿女,3岁。现处于麻疹出疹期,体温39.0℃,在家隔离,护士给予家长的正确指导是

A、忌食羊肉、韭菜等"发物"

B、体温高时可给予酒精擦浴

C、鼓励多饮水

D、发热时及时服用退热剂

E、为防止患儿受凉,病室不能开窗


参考答案:C

第3题:

下列表现符合间歇热的是

A.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持续数日

B.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C.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

D.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l℃,最低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E.体温持续升高7至39℃-40℃,24小时波动不超过1℃


正确答案:C
此题暂无解析

第4题:

下列表现符合间歇热的是

A、24小时内变化不规则
B、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
C、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超过1℃,最低体温超过正常水平
D、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24小时波动不超过1℃
E、体温持续升高至39~40℃,持续数日

答案:B
解析:
间歇热表现为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几天不等,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经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选项E、D是稽留热的表现;选项C是弛张热的表现;选项A是不规则热的表现。

第5题:

体温出现哪些情况说明病情严重

A.体温低35℃以下

B.体温持续不升

C.过高热

D.体温突然升高

E.持续高热


正确答案:ABCE

第6题:

患儿女,4岁。2天前出现发热,伴头痛、乏力,体温39.0℃。今日起周身出现针尖大小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触之有砂纸感。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麻疹

B、水痘

C、带状疱疹

D、猩红热

E、风疹


参考答案:D

第7题:

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1)低热:体温37.3~38.0℃。(2)中等度热:体温38.1~39.0℃。(3)高热:体温39.1~41℃。(4)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答案:正确

第8题:

体温在39.0℃~40.9℃之间的发热属于( )

A、低热

B、中等热

C、高热

D、超高热

E、稽留热


参考答案:C

第9题:

恶性高热病人出现突然高热,在10~分钟或数小时内体温迅速升高,有时.过43℃,造成体温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正确答案:C
恶性高热病人不包括神经系统调控体温,而是由于代谢变化引起的,其中脂肪动员增加,脂肪酸作为信号分子可以增加各种组织的解耦联蛋白,这些蛋白不影响电子传递,但是干扰磷酸化反应,不能生成ATP,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自由能以热能形式释放,表现为机体发热。故C项符合。

第10题:

患儿女,4岁。2天前出现发热,伴头痛、乏力,体温39.0℃。今日起周身出现针尖大小皮疹,疹间无正常皮肤,触之有砂纸感。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麻疹
B.水痘
C.带状疱疹
D.猩红热
E.风疹

答案:D
解析:
皮疹是猩红热最显著的症状,典型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一般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疹退后开始出现皮肤脱屑,故本题选D。解题关键:猩红热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一般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及全身。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