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

题目

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8年8月5日上午9点10分,某县人民医院急诊室收治了该县第三中学王××同学,因发热(体温39℃),还伴有腹痛、腹泻、呕吐,有里急重感前来就诊,10点20分钟,又有2名中学同学有同样的症状前来就诊,到下午3时,该中学已经有32名同学发生了类似症状住院治疗。8月6日8点有3个班的班主任发现住院的学生未上课,便打电话向学生家长询问,知道情况后立即告诉了校长,校长去县人民医院看望了学生并与主治医师进行了交流后便回学校。同日下午,有2个学生的家长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有多名学生住院之事,县疾病中心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卫生局同时立即上报了县政府及市卫生局,并组织疾控中心和卫监所的人员到学校进行调查处理。县政府高度重视,不异一切代价治疗学生,经过院方的努力,于8月8日下午,所有住院学生全部治愈出院。如果你到达现场处置此次突发事件时,你首先考虑的是()

A抢救学生

B收集证据

C采集样品

D关闭食堂


B,C

第2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疫点和疫区如何做好处理?


正确答案: 疫点:
1)传染源的管理:就地(近)隔离治疗,如需移动病人,必须要随身携带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时消毒处理。
2)接触者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5天,并开展粪检,无症状,粪检阴性者可以解除隔离。
3)疫点的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
4)宣传教育,督促开展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工作。
5)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定时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
1)疫情监测和检索:监测和检索疑似病例等
2)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3)做好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生活环境
5)落实健康教育(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
6)国内交通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第3题:

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调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问题:1.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1.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一般根据流动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定。(1)流动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临床症状体征: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3)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确诊病例:具备实验室检查的第2条和"临床诊断病例"中任何一项。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1)阿米巴痢疾(又称阿米巴肠病):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2)沙门菌肠炎: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性非典型菌痢相似,但粪便多样化,一般抗菌药物疗效差,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或从该病的败血症型患者血中培养出致病菌。(3)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此种肠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进食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黏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泻物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4)霍乱与副霍乱:病前一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粪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5)空肠弯曲菌肠炎:该病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伴咽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6)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此外急性菌痢应同肠套叠、耶尔森菌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亲水单胞菌腹泻等疾患相鉴别。

第4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霍乱病人(带菌者)解除隔离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入院后,粪便培养每日一次,停药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方可解除隔离。
2)霍乱临床表现消失,如无粪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自发病之日起,住院隔离已超过七天,可解除隔离。
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7天阴性,胆汁培养每周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方可接触隔离。

第5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简述上述所有呼吸道传染病案例的监测要点。


正确答案: 1)腹泻病人监测:发现疑似患者采样检测,诊断为临床或确诊病例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2)重点人群监测:对监测点内的的重点人群,包括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饮食从业人员、水管粪管人员、托幼机构保育员等进行带菌率监测;
3)外环境和水源监测:定期选择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处、医院污水排放处等抽样检测;
4)食品、粪便和苍蝇监测:定期选择食堂、餐馆等集中供应等食品,公共厕所、粪坑和苍蝇抽样检测;
5)菌株耐药性监测:对监测点内的XX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动态观察菌株耐药性变迁;
6)在监测点内对水改、粪管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他防疫措施作出科学评价,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方法。

第6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确定对照的条件(性别、年龄、居住地),选择对照。

第7题:

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 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
(1)阿米巴痢疾(又称阿米巴肠病):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
(2)沙门菌肠炎: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性非典型菌痢相似,但粪便多样化,一般抗菌药物疗效差,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或从该病的败血症型患者血中培养出致病菌。(3)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此种肠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进食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黏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泻物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
(4)霍乱与副霍乱:病前1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大便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
(5)空肠弯曲菌肠炎:该病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伴咽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6)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此外,急性菌痢应同肠套叠、耶尔森菌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亲水单胞菌腹泻等疾病相鉴别。

第8题:

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问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


参考答案:1.痢疾疫情一般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定。(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临床症状体征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②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③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4)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3)实验室检查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确诊病例:具备实验室检查的第2条和"临床诊断病例"中任何一项。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同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性腹泻相鉴别。(1)阿米巴痢疾(又称阿米巴肠病):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2)沙门菌肠炎: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性非典型菌痢相似,但粪便多样化,一般抗菌药物疗效差,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或从该病的败血症型患者血中培养出致病菌。(3)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此种肠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进食海产品或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黏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泻物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4)霍乱与副霍乱:病前1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大便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呕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5)空肠弯曲菌肠炎:该病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主要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伴咽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6)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检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此外,急性菌痢应同肠套叠、耶尔森菌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亲水单胞菌腹泻等疾病相鉴别。

第9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的解除隔离条件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患者经全程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经隔日2次粪便培养均为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无粪便培养条件下,应于症状消失后2周方可解除隔离。
2)带菌者经全程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经隔日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无粪便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应于症状消失1周方可解除隔离。

第10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


正确答案: 首先对资料进行核实,在保证准确、可靠的情况下进行以下分析:
1)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2)计算各种罹患率;
3)暴露与非暴露可疑饮用水、食物的概率比较;
4)确认暴发疫情。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