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3日,某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农药厂突然有14名

题目

2004年6月3日,某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农药厂突然有14名工人出现胸闷、呕吐、眩晕、腹痛、冒冷汗的症状,3人出现意识不清,遂至其厂医院就诊。查体:呼吸急促、分泌增加;心搏过缓、血压下降;小便失禁、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唾液过度分泌、呼吸抑制、意识不清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酶法)。请你根据上述报告情况,对所接诊病例作出初步判断,并简述诊断依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周某,21岁,因为输血不幸感染了艾滋病,后因为过度压抑被医院确诊为精神病病人。现在一家药品生产企业在为周某提供援助的同时希望公开周某的病史资料,依据《艾滋 病防治条例》的规定,应当得到谁的同意

A.周某本人

B.周某的监护人

C.周某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周某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正确答案:B

第2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你在撰写这次中毒调查报告时,准备从哪几方面着手?


正确答案: 本次中毒调查报告内容:
(1)背景材料;
(2)中毒事故发生原因;
(3)患者诊断及救治;
(4)现场措施及效果评价;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结论。

第3题:

2004年6月3日,某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农药厂突然有14名工人出现胸闷、呕吐、眩晕、腹痛、冒冷汗的症状,3人出现意识不清,遂至其厂医院就诊。查体:呼吸急促、分泌增加;心搏过缓、血压下降;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缩膪、唾液过度分泌、呼吸抑制、意识不清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问题:1.请你根据上述报告情况,对所接诊病例作出初步判断,并简述诊断依据。2.拟定事故现场调查处理方案。3.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4.中毒现场样本采集方法、运输及保存。5.中毒患者的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1.初步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依据:患者均在农药厂工作,急性发作且表现为蕈毒作用症状:呼吸方面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分泌增加;肠胃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搏过缓、血压下降;外分泌腺方面出现流汗、流泪、流口水的情形;另外,尿频、小便失禁、瞳孔缩小、视力模糊、头痛;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意识不清、昏迷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故初步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事故现场处理方案(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调查人员和现场采样人员进入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储存泄漏现场调查采样时,必须穿戴A级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眼罩、鞋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护和转运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时,可穿防护服、戴医用口罩、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2)现场调查的内容:对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泄漏事故的调查:现场调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找到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安全、卫生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获得同意和配合,初步了解事故概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的毒物品种、中毒人数和抢救情况)。若事故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则应对控制事故扩大、救助中毒患者脱离现场、清点中毒人数、分拣病人、急救急送和救援人员的自身防护、设置隔离带、疏散人员等方面提出意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如事故现场已得到控制,则开展以下调查:①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人员了解该单位原料、产品和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资料。②现场观察了解厂房结构、设备布局、化学物跑冒滴漏程度、通风防护状况。③了解事故现场毒物或可疑毒物存在状态,并进行浓度检测或(和)采集空气样品带回分析;如现场浓度已被稀释,仍可测定用于评估,也可在事后利用模拟现场进行检测。④询问现场目击人员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是否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有否设备故障、有否违章操作,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事故发生时的感觉和印象,主要症状、体征和抢救经过。⑤通过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以及抢救经过。⑥收集患者的皮肤污染物、血液、尿液,测定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3)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中毒事件的确认应符合以下三条:①中毒患者均有确切的有机磷杀虫剂接触史;②中毒患者出现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③实验室检查发现血ChE活性降低或血、尿中检出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3.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封锁现场、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或泄漏物、收集并封存所有引起中毒的物品以及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救治患者的医疗废弃物;所有直接接触者(包括没有个体防护的调查处理人员)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进行至少24小时医学监护。最终确认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中毒事件现场指挥部提出处置封存物品的建议,并提供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案。4.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1)采集样品的选择:中毒患者血液是首选采集的样品。如系经口中毒事件,应加采集患者所服食品、呕吐物和洗胃液。并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应采集的空气、水或其他样品。(2)样品的采集方法①气样品:参见GBZ/T 160. 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②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为5~10ml;③吐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广口瓶或塑料袋盛放,采样量在50~100g;④体样品(血液除外):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或桶盛放,采样量在100~200ml。(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生物样品采集后宜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备份的样品3个月,以准备实验室复核。5.事故现场处理分为5大步骤:(1)因有机磷会经由皮肤吸收,故需迅速冲洗,以肥皂洗净全身(包括头发);医护人员须戴口罩及手套,以防中毒。(2)保护呼吸道:抽吸分泌物。(3)意识不清病人须气管插管。(4)监测呼吸功能,作动脉血分析。(5)给予抗胆碱药物,也就是在去除有机磷之后,利用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的过度活性,使用解磷定解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同时校正代谢性异常。

第4题:

2004年冬,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某被派下乡了解疾病发生情况。调查中得知某乡有一病人患流行性出血热去外地住院。但是于某既未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映,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却在乡下干部家玩了三天,此时,该村已有9人患该病住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于某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A、行政处分
  • B、给予警告
  • C、行政赔偿
  • D、民事赔偿
  • E、批评教育

正确答案:A

第5题:

某年8月,某村在一周的时间内突然发生多例畏寒、发热、腹痛、腹泻病例,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立即组织调查处理。撰写疫情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方面()。

  • A、前言
  • B、概况
  • C、调查结果
  • D、采取措施
  • E、结论
  • F、建议

正确答案:A,B,C,D,E,F

第6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疫点和疫区如何做好处理?


正确答案: 疫点:
1)传染源的管理:就地(近)隔离治疗,如需移动病人,必须要随身携带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时消毒处理。
2)接触者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5天,并开展粪检,无症状,粪检阴性者可以解除隔离。
3)疫点的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
4)宣传教育,督促开展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工作。
5)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定时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
1)疫情监测和检索:监测和检索疑似病例等
2)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3)做好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生活环境
5)落实健康教育(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
6)国内交通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第7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如何指挥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


正确答案: 中毒现场的医疗救助:
(1)现场检伤分类
1)绿标:为轻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头晕、头痛、多汗、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腰痛、视力模糊、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
2)黄标:为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步态蹒跚,嗜睡或意识模糊,甚至昏睡和谵妄,癫痫样抽搐,精神症状明显;轻度发绀、气急、哮喘、明显咳嗽咳痰;脉搏>12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1秒,大动脉搏动微弱;畏寒发热、皮肤黄染。
3)红标:为危重症患者,具有下列指标:昏迷,癫痫持续状态;重度发绀,三凹征明显,鼻翼扇动,呼吸>30次/分,剧烈咳嗽并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哮喘持续状态;寒战高热,脉搏<50次/分或>150次/分,微循环恢复试验>2秒。
4)黑标:为濒死或死亡患者,同时具备下列指标: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
(2)现场医疗救援: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
轻症患者--绿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立即给予吸氧处理。
3)留置观察至少24小时。
重症患者--黄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立即吸氧处理(面罩式吸氧)。
3)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给予地塞米松10~30mg。
4)尽快转送综合性医院诊治。
危重症患者--红标。
1)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良好处。
2)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
3)立即给予氧疗,现场常压面罩吸氧,迅速送到综合医院治疗,最好有高压氧舱。
4)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给予地塞米松10mg。
5)对症处理。
(3)患者的转运
1)红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2)黄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立即转至有高压氧舱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3)绿标患者在给予现场急救措施后,首先应在中毒现场急救点留置进行医学观察,在红标和黄标患者转运完毕后,再转运至化学中毒医疗救援基地或综合性医院治疗。

第8题:

2004年6月3日,某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农药厂突然有14名工人出现胸闷、呕吐、眩晕、腹痛、冒冷汗的症状,3人出现意识不清,遂至其厂医院就诊。查体:呼吸急促、分泌增加;心搏过缓、血压下降;小便失禁、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唾液过度分泌、呼吸抑制、意识不清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酶法)。问题:1.请你根据上述报告情况,对所接诊病例作出初步判断,并简述诊断依据。2.拟定事故现场调查处理方案。3.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4.中毒现场样本采集方法、运输及保存。5.中毒患者的处理原则。


参考答案:1.初步诊断: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依据:患者均在农药厂工作,急性发作,且表现为毒蕈碱样作用症状:呼吸方面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分泌增加;肠胃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搏过缓、血压下降;外分泌腺方面出现流汗、流泪、流口水的情形;另外,小便失禁、瞳孔缩小、视物模糊、头痛;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意识不清、昏迷和肌肉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碱酯酶均偏低(2000U/L)。故初步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事故现场处理方案(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调查人员和现场采样人员进入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储存泄漏现场调查采样时,必须穿戴A级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眼罩、鞋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救护和转运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时,可穿防护服、戴医用口罩、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2)现场调查的内容:对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泄漏事故的调查:现场调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前应首先找到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安全、卫生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获得同意和配合,初步了解事故概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能的毒物品种、中毒人数和抢救情况)。若事故现场尚未得到控制,则应对控制事故扩大、救助中毒患者脱离现场、清点中毒人数、分拣病员、急救急送和救援人员的自身防护、设置隔离带、疏散人员等方面提出意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开展调查。如事故现场已得到控制,则开展以下调查:①向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人员了解该单位原料、产品和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资料。②现场观察了解厂房结构、设备布局、化学物跑冒滴漏程度、通风防护状况。③了解事故现场毒物或可疑毒物存在状态,并进行浓度检测或(和)采集空气样品带回分析;如现场浓度已被稀释,仍可测定用于评估,也可在事后利用模拟现场进行检测。④询问现场目击人员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是否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有否设备故障、有否违章操作,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事故发生时的感觉和印象,主要症状、体征和抢救经过。⑤通过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以及抢救经过。⑥收集患者的皮肤污染物、血液、尿液,测定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3)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中毒事件的确认应符合以下三条:中毒患者均有确切的有机磷杀虫剂接触史;中毒患者出现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发现血ChE活性降低或血、尿中检出有机磷原形或其代谢产物。3.现场控制措施的建议: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确认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封锁现场、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或泄漏物、收集并封存所有引起中毒的物品以及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救治患者的医疗废弃物;所有直接接触者(包括没有个体防护的调查处理人员)都应被列为观察对象进行至少24小时医学监护。最终确认为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事件后,应立即向中毒事件现场指挥部提出处置封存物品的建议,并提供患者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案。4.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1)采集样品的选择:中毒患者血液是首选采集的样品。如系经口中毒事件,应加采患者所服食品、呕吐物和洗胃液。并可根据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卫生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应采集的空气、水或其他样品。(2)样品的采集方法:①气体样品:参见GBZ/T160.7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②血液样品:使用具塞的抗凝试管盛放,采血量为5~10ml;③呕吐物、固体食品和半流质食品:使用广口瓶或塑料袋盛放,采样量在50~100g;④液体样品(血液除外):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或桶盛放,采样量在100~200ml。(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所有生物样品采集后宜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备份的样品3个月,以准备实验室复核。5.事故现场处理:分为5大步骤。(1)因有机磷会经由皮肤吸收,故需迅速冲洗,以肥皂洗净全身(包括头发);医护人员须戴口罩及手套,以防中毒。(2)保护呼吸道:抽吸分泌物。(3)意识不清的病人须气管插管。(4)监测呼吸功能,作动脉血分析。(5)给予抗胆碱药物。也就是在去除有机磷之后,利用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的过度活性,使用解磷定解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同时校正代谢性异常。

第9题:

某年8月,某村在一周的时间内突然发生多例畏寒、发热、腹痛、腹泻病例,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立即组织调查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应由哪些项目组成()。

  • A、调查项目查项目
  • B、备查项目
  • C、调查内容
  • D、分析项目
  • E、调查方法

正确答案:B,D

第10题:

1997年2月3日,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本区某企业报告,86名工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烦躁症状,部分工人出现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个别工人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现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事故。 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职业中毒报告具体内容:
(1)初步报告:应在到达现场后2小时内完成现场初步调查,并完成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处理情况的书面形式报告。
(2)结案报告:在对中毒事件调查处理结束(结案)后24小时内,对本起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后果等进行全面的汇总和评价,以书面形式向同级卫生局进行最终报告。
主要内容应包括:
1)中毒事件概况、接报过程、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死亡的人数、临床表现等情况;
2)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对象的确定与选择、调查的样本数、调查的内容、方法及数据处理等;
3)中毒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事件发生时中毒现场的各个生产活动状况;现场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
4)中毒事件的结论,包括中毒事件发生单位、中毒人数及救治结果,毒物种类、名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