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或接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向()报告。

题目
多选题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或接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向()报告。
A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B

上级CDC

C

同级政府

D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疫点和疫区如何做好处理?


正确答案: 疫点:
1)传染源的管理:就地(近)隔离治疗,如需移动病人,必须要随身携带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时消毒处理。
2)接触者的管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5天,并开展粪检,无症状,粪检阴性者可以解除隔离。
3)疫点的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特别是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
4)宣传教育,督促开展饮用水消毒,杀蛆灭蝇工作。
5)疫情公布与风险沟通:定时公布疫情,并告知公众潜在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
疫区:
1)疫情监测和检索:监测和检索疑似病例等
2)做好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3)做好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
4)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生活环境
5)落实健康教育(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食物,出现腹泻后如何就医等)
6)国内交通检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第2题:

县级医院发现确诊霍乱病例怎样处理()

  • A、迅速向所属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疫情
  • B、保留好初次分离的标本平皿,以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 C、医院应负责病人管理,对病人采取临时、相应的隔离、控制措施
  • D、迅速转送至上一级医院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4题:

疫情暴发单位发现达到预警指标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B

第5题:

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


正确答案: 痢疾疫情一般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定。
(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
(2)临床症状体征
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
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②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
③混合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
4)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慢性菌痢。
(3)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
2)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确诊病例:具备实验室检查的第2条和"临床诊断病例"中任何一项。

第6题:

对所辖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审核的单位是().

  • 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C、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D、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流感样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核实后,如达到报告标准,应当在()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 A、2
  • B、6
  • C、12
  • D、24

正确答案:A

第8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确定对照的条件(性别、年龄、居住地),选择对照。

第9题:

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

  • A、首诊医生
  • 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C、病人
  • D、县级以上卫生机构人员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该在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 A、1
  • B、2
  • C、12
  • D、24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