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题目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鸟鸟私情,愿乞终养。
(1)解释文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并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但以:
(2)此段内容可划分为几个层次
(3)作者采取了什么办法来说服武帝
(4)这段文字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语


答案:
解析:
(1)但以:只是因为。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私下想不能放弃奉养而远行。 (2)此段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至“特为尤甚”为第一层,表明自己奉亲就是在实践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号召。第二个层次从“且臣少事伪朝”至“有所希冀”,说自己的请求完全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名节,意在打消武帝对他不与新朝合作的疑虑。第三个层次从“但以刘日薄西山”至“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再一次强调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第四个层次从“臣密今年四十有四”至“愿乞终养”,采用数字对比的方法,说侍奉陛下来日方长,使武帝感到他的请求合情合理。
(3)这一段主要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作者不能奉诏,理由是奉亲,合乎“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这就直接将奉亲与奉诏对立起来。而这一矛盾之所以能得到化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点,表明自己奉亲就是在实践朝廷这一号召,而武帝如果硬要他奉诏,就使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第2题:

“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出自()。

  • A、《庄子•外篇•天运》
  • B、《庄子•外篇•天道》
  • C、《庄子•外篇•天地》

正确答案:A

第3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A、外王天下

B、治其国

C、内圣

D、亲民


答案:B

第4题: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包含了孔子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陈情表》中作者化解了自己所陷入的矛盾危机,是由于()。

  • A、晋武帝的同情
  • B、表现了不合作的态度
  • C、自己远离中央朝廷
  • D、抓住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特点

正确答案:D

第6题: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仁爱孝悌”思想的体现?()

  • A、“百善孝为先”
  • B、“仁人君子”
  • C、“君舟民水”
  • D、“以孝治天下”

正确答案:C

第7题:

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确立了“亲亲得相首匿”的刑法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李密《陈情表》强调自己不能“奉诏出仕”的道德依据是( )

A.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B.圣朝以孝治天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正确答案:B

第9题:

翻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古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正确答案: 我想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凡属老年人,都受到怜悯和扶养,何况我孤单贫苦,更是不同寻常。再说,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一直做到朗官本来就希图宦途显达,并不夸耀名节。现在我是亡国的俘虏,极其渺小和浅陋,却受到了过分的提拔,恩宠深厚,我怎敢徘徊观望,而有非分之想呢?

第10题:

中国强调孝道,以孝治天下。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