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于爷爷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

题目

有一天于爷爷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

  • A、直接线索
  • B、间接线索
  • C、行为线索
  • D、主观线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一天张奶奶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王说:“我已经厌倦了世上的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

A:间接线索
B:直接线索
C:行为线索
D:主观线索

答案:A
解析:
要评估老人的自杀倾向可能要比年轻人更困难,因为老人不大愿意说出自杀打算,并且实际实施自杀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可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间接线索是指比较间接地表明有自杀打算的说法,例如本题中“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间接表明厌世情绪。

第2题:

八十多岁的李爷爷中风后身体行动不便,与社会工作者见面时说自己常常感到很烦躁。有一天,李爷爷跟社会工作者见面时却突然表现得很平静,并说自己这些日子给别人添了很多麻烦,非常过意不去,表示今后再也用不着麻烦别人了。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李爷爷这种反常的表现可能间接表明他()的想法。

A.想尽快康复
B.想改变自己对患病的态度
C.厌世
D.想换个地方生活

答案:C
解析:
社会工作者需要意识到与老人自杀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直接的、间接的和行为上的线索加以评估。其中,间接线索可能有:“我会很久都不在这儿”,或者“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有时老人会借用一些问题看所爱的人的反应,诸如:“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或者“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这些话是要求听者肯定他们的生命有价值,他们对某人来说,很重要。尽管家人和专业人员可能觉得这样的话让人恼怒,但是这是老人在绝望地呼救,不可以视而不见。题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李爷爷这种反常的表现可能间接表明他厌世的想法。

第3题:

“小王,我已经见到小刘了。”句中的“小王”是( )。

A、不是主语

B、前置宾语

C、主语

D、独立成分


正确答案:B、D

第4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对服务对象李恒说:“我不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上次你告诉我,你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感到很满意,但刚才从你的谈话中,我感到你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很不满意。你到底是怎么样看待这段感情的呢?”社会工作者小王运用的个案工作技巧是( )。

  • A、澄清
  • B、对质
  • C、专注
  • D、同理心

正确答案:B

第5题:

古希腊有个叫欧布里德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里德无话可说。下列说法的错误与上题结论一致的是()

  •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B、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D、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正确答案:A

第6题:

老年人是自杀倾向尤其高的服务对象群体。下列线索中,属于暗示自杀倾向的间接线索的包括( )。

A.老人随口说出“有时我真想结束一切”
B.老人抱歉地表示“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
C.老人出人意料地修改遗嘱
D.老人说“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
E.老人说“我会很久都不在这儿”

答案:B,D,E
解析:
间接线索是比较间接地表明打算自杀的说法,如老人说:“我会很久都不在这儿”,或者“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有时老人会借用一些问题看所爱的人的反应,如:“没了我你会过得好些”,或者“这些日子我太麻烦人了”。这些话是直接要求肯定他们的生命有价值,他们对某人来说很重要。尽管家人和社会工作者可能觉得这样的话很让人恼怒,但是这是老人在绝望地呼救,要重视不能视而不见。

第7题:

我爷爷已经58岁了,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了30多年,我想问一下在广州私人企业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啊?我爷爷是管理阶层的职工。


正确答案: 私人企业男职工退休年龄不区分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统一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

第8题:

(2018年)李某结束了强制戒毒回到社区,开始接受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王与李某进行了第一次接案面谈。
小王说:“你好,我是社会工作者小王,我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毒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
李某看了一眼小王,低头不语……
小王:“请问你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我们社会工作者是专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
李某:“我没有工作,经济困难,你们能解决吗?”
小王:“可以啊,我可以帮你申请临时性补助。”
李某:“我听说其他的街道可以帮助就业,你也必须帮我解决。”
小王:“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你的服务需求,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
李某:“那你快点啊,我等着你早点给我送来补助金,你也要尽快给我找到工作啊!”机构督导老张看了小王与李某的第一次面谈记录后,及时对小王进行了个别督导。
问题:
 1.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是:
(1)界定问题的入手点在于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小王在与李某进行面谈时,关注了服务对象李某所说的个人所遇到的基本生存条件问题,对服务对象期望达到的目标有了一定的认识。
(2)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寻求帮助的原因,不了解其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并未问询矫正对象李某所面对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3)小王并没有了解矫正对象李某对自己的看法。不清楚李某认为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范围、持续时间和程度。
(4)界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不断沟通信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经过双方一系列的讨论和磋商来形成对问题的共同看法。从本次面谈来看,小王并没有与矫正对象李某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双方没有一起探讨出共同为之努力所希望改变的问题。可以说,小王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的任务。
 2、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小王在面谈中,并没有明确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他只是表达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询问了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而忽视了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角色的期望和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双方并没有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王也无法帮助服务对象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
(2)会谈的目的在于取得共识,作为“助人自助”的活动,小王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双方并未进一步沟通双方想法的差异与距离,也没有经过最后一次协商达成一致的看法。小王在矫正工作中并未引导矫正对象共同参与,一起制订目标和计划,取得共识,达成协议。
(3)小王没有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与优势,会谈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与服务对象没能建立专业关系,信任感建立不充分。可见小王并没有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
本题考查社会实务通用过程中的接案。会谈是接案的必经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考生应准确掌握会谈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才能合理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从而顺利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第9题:

有一天付大爷突然对社会工作者小覃说:“我已经厌倦了这一切。”这属于评估老人自杀倾向的()线索。

  • A、直接
  • B、间接
  • C、行为
  • D、主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我都已经有我心中最爱的人了,世上的花草再难看上眼”,此句译文的诗句乃元稹名句,其诗是?


正确答案:其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