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题目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说明了()①取信于民是政府的最高目标②信用是影响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视自身的德行操守④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自古皆有死,()。

  • A、必不得已而去
  • B、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C、民无信不立
  • D、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确答案:B

第2题: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正确答案: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第3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粗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正确答案:

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第4题: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

  • A、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B、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C、子路问政。子曰:无倦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下列不属于老子关于战争的看法的是()

  • A、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B、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C、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 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正确答案:D

第6题: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正确答案:去兵

第7题:

子贡问政。子曰:(),民信之矣。


正确答案:足食,足兵

第8题: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意在说明( )。
A.做事情要有耐心 B.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C.做事情要善于举一反三 D.做人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答案:B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
【名师详解】切磋琢磨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这里引用这句话意在说明做事情要像加工器物那样,切了又切,磨了又磨,精益求精。意识就是说,仅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不够的,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贫而乐,富而好礼”。因此本题选B。

第9题:

“足食、足兵、民信之”是孔子认为的从政最重要的三件事。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孔子在回答子贡时,提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的三个起码条件有()。

  • A、食
  • B、民
  • C、兵
  • D、信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