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日本强地震造成核泄漏。为降低和防止核泄漏造成的危

题目

2011年3月,日本强地震造成核泄漏。为降低和防止核泄漏造成的危害,发生核泄漏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有()

  • A、离开核泄漏地区后,更换衣服和鞋子并将其放在塑料袋中
  • B、食品不暴露在空气中,而是放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冰箱里保存
  • C、进入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地区时,使用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
  • D、将从核泄漏国家回来的人员隔离,避免他人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伤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之后,引起我们身边一些人的焦虑不字,请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以引导公众正确面对核泄漏事故。(2分)


正确答案:
示例:①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②不要轻信谣言。③穿有防护功能的服装。④蔬菜水果多洗涤或去皮。

第2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受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引发了各国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D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
地震引起核泄漏,并且引发了各国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项。

第3题:

2011年3月,日本强地震造成核泄漏。为降低和防止核泄漏造成的危害,发生核泄漏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TEz;:*,CG

F EjO}lTK

A.离开核泄漏地区后,要换衣服和鞋子并将其放在塑料袋中

B.食品不暴露在空气中,而是放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冰箱里保存

C.进入被放射物质污染的地区时,使用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

D.将从核泄露国家回来的人员隔离,避免他人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伤害


正确答案:D
24.D。【答案】对于从核泄漏国家回来的人没必要进行隔离,首先进行核检测,然后对人员及所带物品进行处理就可以。故答案为D

第4题:

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中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产生了核泄漏。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给日本人民带来重大灾难。下列关于地震的形成和抗震救灾知识,错误的是()

  • A、震前动物有预兆是因为有些动物能感知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或超声波。
  • B、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有桌子等支撑物旁边是一种有效措施
  • C、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
  • D、地震救援最佳时间72小时,72小时以后很难存活,是因为心理崩溃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为降低和防止核泄漏造成的危害,发生核泄漏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离开核泄漏地区后,要换衣服和鞋子并将其放在塑料袋中

B.食品不暴露在空气中,而是放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冰箱里保存

C.进入被放射物质污染的地区时,使用手帕、毛巾等捂住口鼻

D.将从核泄露国家回来的人员隔离,避免他人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伤害

答案:D
解析:
核辐射与传染病不同,它不能进行传染,因此不需要将从核泄露国家回来的人员隔离。故选D。

第7题:

核事故特点()。

  • A、事故隐蔽性强
  • B、易造成较大面积放射性沾染
  • C、易造成辐射性生物效应
  • D、处置核泄漏事故技术要求高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在此过程中,海啸造成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大量人员死亡、失踪,而其引发的核泄漏还造成医护人员及附近居民受核物质感染发生病变。从风险的构成要素来看,海啸在居民伤亡和受感染病变的过程中分别属于( )。

A.风险事件;风险因素

B.风险因素;风险事件

C.风险暴露;风险因素

D.风险暴露;风险事件


正确答案:A
解析:海啸是引起沿岸地区居民死亡、失踪的直接原因,所以属于风险事件;而在居民受感染发生病变的过程中,海啸则是引起核电站发生泄漏从而导致该后果发生的间接原因,所以属于风险因素。

第9题:

对生态环境造成最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是()。

  • A、海啸
  • B、堰塞湖
  • C、火灾
  • D、核泄漏

正确答案:D

第10题: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发生核泄漏的地区为()。

  • A、广岛
  • B、长崎
  • C、北海道
  • D、福岛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