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有二十

题目

为了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有二十四节气歌,其第三句为“秋处露秋寒霜降”,其中“处”的意思为( )。

  • A、秋季结束
  • B、正当秋季
  • C、霜降之际
  • D、夏季结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


参考答案:大寒

第2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季节和气候规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3题:

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最后一个节气是冬至

B、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C、节气最早起源于西汉年间,到唐朝已臻完善

D、2012年,清明节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二十四节气整体还未入选


【答案】B
【解析】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A项错误;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已臻完善,C项错误;2011年6月,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项错误。故答案为B。

第4题:

在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是()节气?


正确答案:清明

第5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季节和气候规律。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告别春天、夏天开始”的是()?


参考答案:立夏

第7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更替的周期是( )。

A.恒星年
B.回归年
C.恒星月
D.朔望月

答案:B
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的位置划定的。由春分点黄经0°算起,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便成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时间相隔约半个月,分别列在十二个月里面。二十四个节气约为一个回归年(365.2422日)。故选B。

第8题:

关于我国的节气.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B.“杨花落尽子规啼”反映的是四川盆地谷雨时节的景象

C.节气反映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

D.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其中,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


正确答案:C
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

第9题:

《太初历》首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国家历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周代的()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 A、二十四节气
  • B、太初历
  • C、授时历
  • D、古阴阳历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