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立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题目

下列关于立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有违法事实发生,即可立案
  • B、只要有违法事实发生,并且需要予以行政处罚的,即可立案
  • C、立案时必须报县级以上工商局局长(含副局长)批准
  • D、立案时必须报县级以上工商局局长(不含副局长)批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立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

A.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特殊程序

B.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C.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端程序

D.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独立程序


正确答案:BCD
立案,即立案程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以及自己发现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理的活动。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没有立案,就没有接下来的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等程序。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开端程序,标志着刑事诉讼的开始。立案是刑事诉讼中的独立诉讼阶段。立案不隶属于任何诉讼程序,而是与其他诉讼程序如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并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第2题:

下列关于立案的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立案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的程序保障措施

B.立案有助于督促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证实、打击犯罪

C.立案是破案必经的前奏程序,多立案会降低破案率,所以多立案不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

D.立案有利于准确评价社会治安形势,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提供依据


正确答案:C
36.【答案】C 【考点】 立案的意义【解析】 刑事诉讼法在总结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立案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任务,保障刑事诉1讼活动的正确进行具有重要意义:(1)立案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的程序保障措施;(2)立案有助于督促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证实、打击犯罪;(3)立案有利于准确评价社套治安形势,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提供依据.据此,本题选项A、B、D均表述正确,但本题是反向提问法,间.错误的选项,所以可推知选项C错误,是本题当选项.选项C 提出,立案数多,不利于破案率的提高,所以认为多立案会向社会表明公安工作成效低的印象,因而不利于社 会治安的稳定.本选项是一个经验性的表述,也是一些人的观点.但这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说法.立案的意义就在于督促司法机关努力的工作,提高惩罚犯罪的能力,所以减少立案可能会更不利于社会治安的根本稳定.所以本题选项C错误,当选.

第3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刑讯逼供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侵犯通信自由案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C.贪污贿赂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D.偷税案由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


正确答案:AD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六机关规定》第1条和《高法解释》第1条的有关规定.刑讯逼供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偷税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D。

第4题:

关于行政处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
《行政处罚法》第17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规章不能授权,A错误。第27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B错误,是“应当”,而不是可以。第51条第1款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C正确。第37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D错误。

第5题:

关于停职检查措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党委立案,由党委决定,纪立案,纪征求同级党委意见后决定,党外职务,纪向党外组织提出建议

A . 只要立案后发现情况严重的,都应当采取

B . 纪检机关可以直接决定

C . 停止党内职务,属党委批准立案的,停职检查由党委决定

D . 停止党外职务,由党委向有关党外组织提出


参考答案: C

第6题:

下列关于立案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立案是专属于公安司法机关的权力,具有专属性;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立案权

B.立案是我国侦查程序的一个环节,不属于独立的诉讼阶段

C.有些案件可以先行采取侦查措施,所以立案并不是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

D.立案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刑事诉讼的必经诉讼程序


正确答案:A
35.【答案】A【考点】立案 【解析】 本题是理论性考查题,考查立案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历年司法考试的规律,一般会以单选题出现,并且多会在卷二第一道刑事诉讼法题目出现,比如作为第21题。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具有以下特点:(1)立案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特有的权力和职责,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立案权。(2)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一个独立的、必经的诉讼阶段,是刑事诉讼话动开始是标志。选项A是立案的第一个特征的表述,表述正确,本题当选。选项B认为立案是侦查程序的一个环节,并认为其不是独立的诉讼阶段,这和学界对我国法律的解读是相违背的,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必经的、独立的诉讼阶段.,所以选项B错误,本题不选。选项C认为因为有些案件可以在没有立案的情形下采取一些侦查措施,所以立案非刑事诉讼的必经阶段,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程序,是有效规制侦查权,保障人权的关键性诉讼程序。立案前的个别侦查行为,是在紧急情形下.的特殊例外情形,如果启动诉讼程序,仍然必须先启动立案程序。所以选项C错误,本题不选。选项D认为立案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这种表述是错误的。立案程序只是我国等少数国家诉讼程序的特色,并不是多数国家的必经诉讼程序。这与各个国家的诉讼模式等原因有关。我国立案具有启动侦查权,保障人权的重要功能。而在司法控权模式下的诉讼程序,侦查权的行使会受到司法权的有效制约,一般不需要立案程序来保障人权,限制侦查权的滥用。所以选项D是错误表述,本题不选 ..

第7题:

下列关于刑事诉讼流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立案与侦查—审判—审查起诉—执行

B、执行—审查起诉—审判—立案与侦查

C、立案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

D、执行—审判—审查起诉—立案与侦查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下列关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流程,正确的是()。

A、审查保单→案件调查→立案→理算→审批→估损→赔款支付

B、审查保单→案件调查→立案→审批→估损→理算→赔款支付

C、审查保单→案件调查→立案→审批→理算→估损→赔款支付

D、审查保单→案件调查→立案→估损→理算→审批→赔款支付


答案:D

第9题:

下列关于《神灭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
解析:《神灭论》是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著作。

第10题:

下列关于非对话要约生效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要约生效的时问因对话与否而不同。向对话人发出要约,采取了解主义,即在受要约人了解要约时开始生效;向非对话人发出要约,采取到达主义,即要约在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