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张贴,对一个学生说:“这

题目

李老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张贴,对一个学生说:“这次你又是倒数第一,总是影响班级成绩,你真是没救了!” 问题: 请运用所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来评价李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和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会对这一学生的 身心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失去信心,消极被动,同时,对班级管理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关爱学生包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 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健康;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包括遵循 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育部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地中小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下列教学评价活动中,符合当前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是( )。


A.通过反复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强化

B.每次考试后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依据排名进行奖惩

C.每单元新课学完后用往年相关高考题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D.建立学生问题档案,并作为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

答案:D
解析: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不能以成绩为主。建立学生档案评价是新型教学评价手段之一。

第3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初二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其做法( )。
A 、 正确,有利于激励成绩好的学生
B 、 正确。利于鞭策成绩差的学生
C 、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
D 、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D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 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 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第5题:

李老师在学年末对选修“歌唱”模块的学生进行了结业考试,然后按学生的考试分数进行排名,将其成绩分成A、B、C、D四等。这一评价方式是( )。


A.相对评分制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评分制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教学评价的方式。教师按等级给学生打分就是分等级确定不同个体在一个群体中的相对低位,所以正确答案就是相对性评价。A项正确。

B项:诊断性评价是在开始学习之前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摸底的一种评价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主要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方式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终结性评价在某一模块的学习结束时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第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答案。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五,要求教师使用各种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

上述材料说明,教师可以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正确的结果归因
B.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奖励
C.创造合适学习难度的问题情境
D.运用正强化鼓励学生学习
E.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排名,并公布给学生

答案:A,B,C,D
解析:
常用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方式有: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第7题:

李老师在给高一学生上“信息交流”这节课时.制定的一个教学目标为“通过对信息交流重要性认识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请结合行为目标描述法的四要素,对李老师描述的教学目标进行改写。 .


答案:
解析: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能总结并列举出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行为主体是学生,即教学目标的主语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指学生要做什么,要可检测,《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中明确给出了教学目标中可用的一些行为动词,可做参考。在这里指“参与”“总结并列举”“锻炼”: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这里指“小组讨论”;表现程度,指学习表现或学习结
果所达到的程度,这里指“能总结并列举出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

第8题:

老师为了激励学生, 可以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初二某班的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其做法()。

A. 正确,利于激励成绩好的学生
B. 正确,利于鞭策成绩差的学生
C.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学习权
D. 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根据题干所述,班主任李某将全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张贴在教室里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第10题:

教育部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地中小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