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题目

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为什么《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乘之‘六度’与小乘之‘五戒十善’有何异处?


正确答案:五戒十善,修己之义多,六度益他之义多,此其异处。

第2题:

有效提问有哪十戒?


正确答案: 一戒提问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做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做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戒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

第3题:

郭念锋提出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A.十条

B.三条

C.四条

D.八条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正确答案: 因为大多数人造善业极少,起心动念都在制造苦因,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痛苦在轮回中必定多,而快乐在轮回中必定少。《地藏经》中说:“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因此,痛苦的毒火无时不刻地焚烧着轮回众生。佛在《正念经》中说:“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弥勒菩萨也说:“不净粪中无香味,五道之中无安乐。”

第5题:

有了戒牒,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已得菩萨戒?


正确答案: 这也不一定。如果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尤其对大乘佛法没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也没有发愿受戒,不具足这三条的话,菩萨戒仪轨作得再好,自相续中也得不到戒体。

第6题:

为什么说做生意的话,很容易把十种不善业都占尽了?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正确答案: 1)比如,在销售过程中,本来自己卖的是低劣商品,却巧舌如簧地说:“我自己买进时,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钱。先前某人说给怎样的价,我都没有卖。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赚钱了,赔一点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这就是妄语。
别人在进行了交易时,自己如果也很想买,就谎称这个物品不好,在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不和,最终使自己得利,这是离间语。口出不逊地说对方质量太次、数量不对,或因欠款不还而吵得天翻地覆等,这是恶语。
毫无意义地评论价格太高,本来不想买也与对方讨价还价等,属于绮语。
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别人,野心勃勃想把对方的财物据为己有,这是贪心。
希望他人一败涂地,这是害心。杀羊、杀鱼、杀鸡等做买卖,就是杀生。
可见,在经商的时候,十不善业除了邪见、邪淫以外,其他都已直接具足了。当然,间接也可具足这二者,比如为了谈生意,踏入不正当的场所,这是邪淫;生意做久了,不好好闻思修行,自然就会底毁因果、三宝,这就是邪见。
2)除了造不善业之外,做生意如果经营不顺利,还会倾家荡产,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终损人害己,甚至落得个饿死的下场。如果搞得好,生意稍有起色,那不论赚了多少也不知足,一直贪得无厌,就算是财产与多闻天子不相上下,也仍旧兴致勃勃从事罪大恶极的经商。现在许多人都是这样,即使拥有几千万、几亿,但还是不断在投资,一辈子既没有为社会做什么事,也没享受过一天的快乐。到头来,就这样在忙忙碌碌、散散乱乱中,寿命已经到了尽头。由于毕生没有行持过善法,每天都大吃大喝,杀害无量众生,也欺骗了无量众生,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悲惨地堕入三恶趣。诚如《正法念处经》所言:“若人为恶贪,常覆其心者,恒入于地狱,及在饿鬼等。”

第7题:

印度佛教的“十戒”是哪十戒?


正确答案: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鬟、不听视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第8题:

梁启超提出了辨别伪书的( )。

A.八条公例
B.十条公例
C.十二条公例
D.十四条公例

答案:C
解析:

第9题:

为什么说在十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你对此有何体会?


正确答案: 一、在这十种不善业中,要数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尤其是邪见,《成实论》中说:“意业势力,胜身口业。”又云:“于诸罪中,邪见最重。”所以,意业的力量,远远胜过身体和语言造业的程度。
杀生:一般而言,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一旦受到威胁,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它。其实,杀生的罪业极为可怕,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念住经》还说:“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
邪见:《毗奈耶经》、《四分律》中都说,对我们而言,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而且,纵然你原来具足暇满人身,但从此之后,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一旦自相续已被邪见染污,即便兢兢业业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为什么呢?因为若想趋入解脱,必须对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见,如果你连这些都不承认,那行持善法完全是流于形象,而并非解脱之因。所以,圣天论师说:“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宁可毁坏戒律,也千万不能令自己的正见有损。
二、体会:明白到造惡业的果报非常可怕!从今以后我要断恶行善、尽力断除相续中的贪嗔痴,并发愿生生世世都会以正见来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第10题:

受菩萨戒是否必须先要受一种别解脱戒?如果不需要的话,这是否与阿底峡尊者“恒具余七种,别解脱戒者,乃有菩萨戒”的说法相违?


正确答案: 不需要,这与阿底峡尊者的说法不相违。阿底峡尊者之所以那样说,实际上是为了遮破当今许多人士连一分别解脱戒也不能守护却自诩具足菩萨戒以及认为菩萨戒意义微小而戒条繁多的这些分别妄念,才说必须是具别解脱戒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