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陀的这些历史,对你有什么帮助?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佛陀的哪些

题目

了解佛陀的这些历史,对你有什么帮助?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佛陀的哪些事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为一名佛教徒,了解佛陀的伟大,诞生的历史背景有助对佛陀的不二功德和实际存在生起不可动摇的信解。如果连这些基本常识也不清楚,那在度化他众时也很难有说服力。
2)佛陀尽管曾以人的形象出现于世,但他并不单单是印度王子这么简单,在往昔的无量劫中,他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万行的行迹无法衡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说佛陀在转法轮的过程中,无常法一直贯彻始终?了解这一点,对你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噶当派的教言中说: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转谛法轮时,无常、苦、空、无我四谛中,第一个就是无常。佛陀转完三转法转,最后要示现涅槃时,先宣讲了一部《涅槃经》,之后说:“诸比丘,一切皆由因缘而生。”同时解开上般的袈裟,让弟子观看如来身相,并教诲道:“如来出世犹如昙花现世,你们以后要常观一切万法皆为无常。”说完之后,前往萨拉双树中间,以吉祥卧示现涅槃。《阿含经》中也记载,佛陀要接近涅槃时,跟弟子们说:“诸比丘,世间无一法可依靠,应当舍弃世间,寻求不生不灭、不病不死、无有恩爱别离的寂灭涅槃,汝等应常念无常迁变之涅槃,汝等应常念无常迁变之理。”因此,佛陀的最后遗嘱,就是让我们长期忆念无常迁变之理,这也是佛法的最深教义。

第2题:

佛陀的教诲具备初、中、后哪三善?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佛陀的教诲具备初善、中善、后善,就像《随念三宝经》中所说:不管是哪一个众生,最初如理听闻佛法,就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种下殊胜善根,这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此为“初善”(闻);对所听闻的法义抉择思维,将自心的染污和烦恼予以遣除,并直接享受法乐,此为“中善”(思);最后依靠修慧来行持,彻底远离三有,获得殊胜果位,此为“后善”(修)。

第3题:

为什么不能皈依外道天尊?为什么应该皈依佛陀?你能分清天尊与佛陀的区别吗?


正确答案:1)外道所供奉的天尊都有过患,作为佛教徒,皈依佛后不能供奉外道天尊,否则就违反了皈依戒。如果是非佛教徒,虽然可从天尊那里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究竟来讲,天尊既不能赐予增上生的一切人天福报,更不能赐予决定胜的究竟解脱,因此不应皈依外道天尊。
2)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这样的大仙面前,我虔诚皈依。
佛陀已经彻底调伏自心,脱离了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并且一直精勤地利益众生。所以,在佛陀面前,我虔诚皈依。
3)众生怙主佛陀与天尊截然不同:他不像大天那样以嗔心持着三尖箭,也没有以贪心怀抱女人,没有像遍入天那样手拿锋利的宝轮,没有像能瘦那样持着短矛,也不像具力天子一样拿着犁刃。佛陀已经获得了解脱,永断贪嗔痴烦恼之结,远离所知障经及爱染等烦恼障,超越生死轮回的瀑流,诚如《随念三宝经》所言:“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第4题:

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应随佛陀、上师及善知识在经论中的教言,不随迷乱的梦境。
因为梦大多是迷乱分别念的显现,是自己贪心增长而做这样的梦,或是魔王以佛菩萨的形象来引诱你的,让你真的认为这对修行有帮助,从而舍戒还俗,那这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了。

第5题:

佛陀在因地时,对佛法是怎么样希求的?相比之下,你又是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正确答案:佛陀在因地时,为求佛法而甘愿舍弃身命,比如为四句偈语而于身挖千孔点灯;忍受了以在身上钉一千根钉子的苦行,而换来四法印的偈子;还有为求四句佛法而跳入火坑之中。类似的公案不胜枚举,仅仅为了四句正法,释尊昔日付出一切,经历了百般行。
我们现在不用花任何代价,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能听到如此殊胜的佛法,但仍常常缺乏难得之心,而不能好好地珍惜。这种求法之心,与往昔大德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自叹不如。故应时常提醒,好好地恭敬和珍惜正法,当以佛陀之希求心来激励自己。

第6题:

佛陀在成佛之后,还感受了哪些果报?这是往昔什么业力所致?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正确答案: 佛陀成佛后感受的果报:
1)随喜杀生感受头痛: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大举进攻释迦族所居住的迦毗罗卫国。最终八万释迦族人被残暴杀戮。同时,佛陀因当年讥笑被杀之鱼在沙滩受苦,头也痛了起来,犹如头上顶着须弥山一样难受。
2)孙陀利谤佛缘:佛陀前世杀过一个妓女,并把尸体埋在独觉的屋里,连累独觉差点被杀。以此因缘,如今成佛后仍感受被诽谤与孙陀利有孩子的果报。
3)佛陀食马麦缘:佛陀还曾与五百阿罗汉,在九十天中食用马麦。原因是昔日毗婆叶如来出世时,一位婆罗门见到如来应供,生起强烈嫉妒心,骂这些光头沙门应该吃马麦,不应享用美食。
4)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佛陀当年作常欢比丘时,困生嫉妒心,诽谤无胜比丘与女施主善幻私通,有如何不清净的关系。以此业缘所感,成佛后仍受他人诽谤。
5)佛被木枪刺脚缘:佛陀的脚上刺入降香木刺,也是以前做菩萨时杀掉短矛黑人的业报。也有经典说,是曾刺杀了一个商主。
6)佛骨节烦疼缘:有一次,佛陀的骨节非常疼痛,这是因为他前世当医生时,有个病人被治好后不给钱,他就故意给病人下了非药,最终致死人命所感。
业力确实不可思议。佛陀因地时随喜别人杀生,在成佛后尚且要受头痛之报,那我们凡夫人就更不用说了。自己真的要随学上师,反省自己小时候到2000年杀生不少,还有其它身语意的恶业难以数得清,如果再算历劫,业力更是深重!所以要对自己的杀、盗、淫、妄语、绮语、邪见、害心等等身口意的恶业,所有失坏的誓言在诸佛菩萨、莲师和上师前作深刻的忏悔!如果不赶紧忏悔的话,以后就来不及,一下子堕落三恶趣就后悔莫及了!

第7题:

为什么说佛陀出世极其难得?请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具体分析。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过去:过去现喜大劫是个明劫,有三万三千佛出世,此明劫过了以后,出现一百个暗劫。后于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随即又有一百个边鄙劫。其后具贤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在此之后又有五百暗劫。接着在见喜劫中,有八十俱胝佛出世,其后又出现七百暗劫。随之具喜劫中,有六万佛出世。这样算起来,总共有五个明劫、一千四百个暗劫。虽然明劫出世的佛比较多,但有那么多的暗劫,连一尊佛都不出世,由此可见过去佛出世还是极其稀少难得的。
现在:一千四百个暗劫结束之后,第六个明劫——现在的贤劫出现了。那么贤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现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九中劫:人寿八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为贤劫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二尊佛。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为贤劫第三尊佛。人寿一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为贤劫第四尊佛。
第十中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无佛出世。
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继出世。
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无佛出世。
第二十中劫:胜解佛(楼至佛)出世,为贤劫最后一尊佛。
至此,贤劫千佛圆满出世。
未来:贤劫之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再后于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其后又有一万恶种劫...
以上全部加起来,暗劫有一万一千多个,明劫只有六七个,想想这之间的差别,简直》太悬殊了。所以,遇到佛陀出世是多么不容易。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珍贵现在的暇满人身,能得这样殊胜的时候获得人身,没有以往积累的广大福报,无法得遇,故一定要好好地闻思修行,莫要错过令自他解脱的机缘。

第8题:

怎样才能了解佛陀的功德?对此你有何打算?


正确答案: 佛陀的悲心和五道十地的广大功德,应该看一看《释迦牟尼佛广传》等论典,佛于多生累劫中,为了众生发菩提心,历经种种难行苦行,一般凡夫人根本无法想象。至于佛陀的无上智慧,可依靠因明的推理来成立佛陀为量士夫。

第9题:

世间的爱和佛陀的爱有什么区别?你有哪些亲身体会?


正确答案: 世间的爱,所爱的范围有限,且带着自私的成分,非常虚伪、不可靠。而佛陀的爱,如同阳光一样普洒有情,是一切众生的无伪无偏至亲之导师,他唯一所行的便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佛陀因地时宁可捐躯献命,以种种难行苦行而成就佛果,赐给众生甘露法药。

第10题:

概而言之,佛陀最主要有什么功德?外道天尊是否具足?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一是利益一切众生,一是通达一切万法真相。龙猛菩萨也说:“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正法,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外道则不具备如是功德,《佛子行》云:“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期处,皈依三宝佛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