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证到三果的阿那含圣者还没了悟生死大事呢?

题目

为什么说证到三果的阿那含圣者还没了悟生死大事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就是你证到三果,还有无明存在,还没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你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都还存在!当你如实回来反观自己的时候,就会看到那个自我在作祟,那个我慢在作祟,导致你的苦就存在啊!你能去看到你所有的苦与不安,都是来自于自我的存在,那个自我不消失、你不能体证到无我,就不能跟实相的无我溶为一体,就是因有无明遮障住,这个无明就告诉你,你还没有真正了悟到无我,还没有真正体证到无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阿那含的断结证果情况?


正确答案: 一个修行人看到自己贪瞋痴断了,但事实上还没有彻底断除,只是说我这一段期间、已经没有贪瞋痴了,我已经一个礼拜或我已经一个月没有贪瞋痴的展现了,他觉得这样已经是解脱自在。但是佛说这是进入无所有,指出犹未离慢、还没有知见清净,为什么呢?到这里虽然五下分结已断,但深层的我慢仍然没有断,自我还在后面作祟。他没有看到这些,这就是五上分结还没有断。到此他能观察到色相断、法相断、是名无相、但犹未离慢,再深入观察到贪瞋痴相断是名无所有,但犹未离慢,此时他还是法空我不空,深层的自我仍然紧抓不放,万法归一、但还不知一归何处,那个自我还是怕无我,还是不敢放、没有全然的死掉。这算是证到三果的阿那含圣者。

第2题:

证到三果的人,能做到“无我”吗?


正确答案: 不能。
证到初果到三果的人,体证到了“无常”法印,也能深刻的理解“无我”法印,但还是做不到“无我”。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理可顿悟,事必渐修。做到“无我”一定要经过很多境界的考验,“自我”大死一番。

第3题:

你为什么还没找到合适的职位呢?


正确答案:
       

第4题:

对各寺庙大雄殿上,所谓三世尊,有说阿含,阿弥陀、释尊,又有说其他不同,很多人说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各寺同否?


正确答案: 各寺佛像三尊者,本有数种,兹试举之,平列佛像三尊者,中为释迦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有一佛二菩萨者,更分二类:
一是华严三圣,即释迦、文殊、普贤;
二是西方三圣,即弥陀、观音、势至。
然称大雄宝殿者,多系前二者也。

第5题:

证到三果的人还有意思食和识食吗?


正确答案: 证到三果的人,因为自我、我慢的结缚还尚未突破,意思食和识食都还存在,也都一定有,不要以为证了三果,就没有这两种食了。你觉得没有,是因为你的心不够细微,没有回来认真的反观、反照、反省。

第6题: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


正确答案: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果皆从因来,故于造因慎重,是名曰畏。非同凡夫受果后而始畏,造因时而希徼幸得免焉,此其二。

第7题:

为什么说凡夫的生死是个人抓取来的?


正确答案: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悟生死大事,生命的核心会抓着不放,当在临命终时,它又会形成像谷米或是果实,当这个果实成熟,又会结种子出来。因此它没有全然的放开,于是在临命终时,生命的核心还死死抓着。比如冰块在渐渐的消失的时候,剩下一小块冰,这时生命一样不放松,紧紧的抓着,但是不管你放不放,你一定会变化,一定会死亡。当你经过这样一个变化或叫死去,来到水的时候,也就是你有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成为水了。但是在你的意识田里,还是抓着不放。所以,凡夫的生死是一个人抓取来的。

第8题:

为什么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正确答案: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在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和党员的党性,体现着党和党员的精神风貌,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党风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1)党风关系到能否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风作为外在的形象直接反映了党的性质,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党的性质。在执政的条件下,由于党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掌握着极大的权力,如果不能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党的性质就可能发生变化。在影响党的性质的诸多因素中,党的作风好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党内不正之风泛滥,腐败现象严重,党就有可能蜕化变质,党所建立和领导的国家政权的性质也会随之改变。
(2)党风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否实现。党的领导不是靠权力、地位、行政命令,而是要依靠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群众,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来团结群众,依靠好的党风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群众。如果没有好的党风,就无法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效力,党就没有凝聚力、号召力,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
(3)党风关系到人心的向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已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民心所向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民心所向的重要因素是党风。这是因为,党风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接、最简便的途径。从一般认识规律来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也是首先从直接观察中获得一个基本印象,然后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对党的总的看法。党风好,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党风不好,人民群众就会与党离心离德。

第9题:

为什么要用心灵去领悟《阿含经》的深意呢?


正确答案: 《阿含经》的深意,都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理实相的,你必须要用心灵去领悟、去体会、去消化,不是用头脑去思维、想象,更不是用嘴巴讲。真正心领神会是言语道断的。

第10题:

证三果的人为什么还没办法超越色界、无色界呢?


正确答案: 证到三果的人,自我还没有死,一定是在三界里打滚。很多人修行都是停留在色界与无色界里,没有办法超越这两个世界,还会以禅修、禅定、禅相为喜、为乐、为迷执,后面的“五上分结”,是三果到四果要破除的。要破除这些,要看到它的“味”,然后再看到它的“患”,这样才能够“离”。如果你没有经过四禅八定,不知道它的“味”、“患”,你就没有办法“离”。虽然证到三果还是没办法超越色界、无色界,停留在那里不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