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李老伯,61岁,独居(共同生活38年的老伴上个月因脑卒中

题目

社区居民李老伯,61岁,独居(共同生活38年的老伴上个月因脑卒中去世)。自诉最近感到排便困难,从过去的每天1次到现在的每周2~3次。根据获得的资料,还需进一步询问老人哪些情况或采取哪些检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李老伯与村委会订立承包合同并登记后,该林地的所有权应当属于( )。

A.李老伯所有

B.村集体所有

C.李老伯和村集体共有

D。国家所有


正确答案:B
72. B【解析】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宜林的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后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规定办理。由此可知我国的林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从文中情况可以看出,该林地所有权应当属于集体所有。

第2题:

案例三:

刘老伯今年7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需要家人照顾。他的老伴今年71岁,身体条件尚可,在家中独自承担照顾刘老伯生活起居的任务。家中平时只有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冷清。两位老人依靠微薄的退休养老金生活,有一个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有几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更谈不上照顾老人的生活了,只是每月按时寄回200元钱补贴老人的生活。最近,刘老伯的老伴外出锻炼身体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需要卧床静养,两位老人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答题要点]
1.两位老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刘老伯生活无法自理,老伴最近又卧病在床,生活无人照顾;两位老人平时生活寂寞,缺乏情感支持;收入微薄,家庭生活状况窘迫。
2.主要介入策略:(1)与有关社区管理部门进行联系,为老人申请生活补贴,改善老人的生活状况。(2)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联系,安排养老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对老人进行情绪疏导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安度晚年。
[试题分析]
1.解决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困境,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如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和相关的工作方法及技巧。这既需要详细的个案辅导服务,也需要宏观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就是说,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对于考查考生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和实务过程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案例考查的重点与技巧在于:
(1)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两位老人解决面临的上述困境采用的介入策略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阶段。
(2)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动员和组织刘老伯所在社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资源),并激发服务对象自身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潜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共同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3)在本案例中,应分别就直接介入的策略和间接介入的策略进行阐述。
3.分析本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理解并说明介入的特点与分类。
(2)在介入行动中,从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认定进行,但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则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比如,既需要针对刘老伯患有的生理和精神疾病组织开展对症治疗,又需要通过动员和组织刘老伯所在小区的各种社会资源,改善两位老人的经济生活状况;初见成效后,还需要动员和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协助照料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对他们开展精神慰藉,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3)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理解和认识,综合运用相关的介入方法和技巧答题。

第3题:

张老伯因中风住院,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好转,正在恢复之中。张老伯希望能出院回家,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和练。为了让他出院后既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又能继续康复治疗,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张老伯的家属、社区的相关机构联系后,为他出院后的照顾做了安排:张老伯住在家中,,每天上午由家属送他去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下午由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送他去社区日问照顾中心;傍晚再由日问照顾中心工作的邻居顺便送他回家。小王为张老伯所做的照顾计划属于( )。

A.社区照顾

B.邻里照顾

C.机构照顾

D.家庭照顾


正确答案:A

第4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是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个案发掘。个案管理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有两种:(1)个案可能会通过各种转介的渠道接触服务机构(如其他机构转介、家庭、社区组织、警察、学校和自我转介等),当他们接触服务机构时,机构要做好准备接受服务对象,提供服务。(2)有些机构可能会通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或鼓励潜在的服务对象进入服务机构,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

第5题:

在李老伯与村委会订立承包合同并登记后,该林地的所有权应当属于( )。A.李老伯所有B.村集体所有C.李老伯和村集体共有D.国家所有


正确答案:B
根据《宪法》第9条第1款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根据《物权法》第48条的规定,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本案中的林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所有,所以B项正确。

第6题:

对李老伯将承包的林地转包给王某,村委会因此重新发包给陈某的行为,应当认定( )。

A.李老伯违约,村委会有权收回土地

B.村委会违约,李老伯有权行使土地转包权

C.李老伯与王某的转包未经登记,所以转包行为无效

D.陈某是善意第三人,有权取得该林地的承包经营权


正确答案:B
74.B【解析】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对象和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依法流转基承包土地。第11条规定: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第25条规定:承包方转让承包±地,发包方同意转让的,应当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发包方不同意转让的,应当于七日内向承包方书面说明理由。

第7题:

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主要是:

A、独居老人

B、社区和社区居民

C、单亲家庭

D、流浪儿童


参考答案:B

第8题:

(一)

李老伯与村委会订立了50亩林地的承包经营合同,并办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李老伯虽投入近10万元,但经营状况不好。李老伯与本村张老伯协商将承包的林地与其承包的耕地互换。村委会出面阻止,并称如果互换将收回两人的承包土地。无奈,李老伯将林地转包给了本村王某,双方签订了转包合同,未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村委会以李老伯擅自转包为由,书面通知李老伯解除原承包合同,并与本村陈某签订了该50亩林地的承包经营合同,李老伯坚决不同意将林地交给陈某经营。此时,县政府修建道路要占用该50亩林地中的30亩。村委会将征地补偿款直接支付给陈某,李老伯认为村委会再次侵害了自己的权利。

71.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定承包期应当为( )。

A.20年

B.10年

C.30~50年

D.30~70年


正确答案:D
71.D【解析】我国物权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第9题:

社会工作者李军在社区内招募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社区居民车先生前来应征。有人反对让他参加这项工作,因为车先生曾经因盗窃被判刑。李军了解到车先生出狱后已经痛改前非,表现良好。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 )原则,还是让车先生参加志愿者工作。

A.非评判
B.保护
C.平等
D.尊重

答案:C
解析:
尊重,主要体现为社会工作者在接触并与服务对象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尊重的态度与方式,对服务对象的外表、谈吐、宗教观念和家庭背景等不表现出任何批判或负面倾向,尊重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表达的观点、意见或决 定,不把社会工作者自身的意见或建议强加给服务对象。而题干强调的是社工将服务对象看成是与其他人相同的人,平等的对待服务对象,而不是尊重,故选择C。

第10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伯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答案:A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