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李老伯,61岁,独居(共同生活38年的老伴上个月因脑卒中去世)。自诉最近感到排便困难,从过去的每天1次到现在的每

题目
问答题
社区居民李老伯,61岁,独居(共同生活38年的老伴上个月因脑卒中去世)。自诉最近感到排便困难,从过去的每天1次到现在的每周2~3次。根据获得的资料,还需进一步询问老人哪些情况或采取哪些检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姓老人年事已高,老伴10年前去世,有3个儿女。老伴去世后因找后老伴问题与儿女关系紧张,最终与后老伴共同生活近10年,但未办结婚手续。今年后老伴因与子女发生纠纷离老张而去,儿女也不管。老张现每月有退休金1000多元,两居室住房一套,看病可以享受公费医疗,自己本想去住养老院,但基本没有存款,而且全凭退休金支付又不够。请问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

A.老张有从3个儿女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
B.老张的3个儿女没有权利继承房产
C.老张可以将两居室住房出租,“以房养老”
D.老张的后老伴没有权利继承老张的房产

答案:B
解析:
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老张的3个儿女作为老张的法定继承人有权继承老张的房产;后老伴因没有与老张办理结婚手续,故无权继承老张的房产。B项说法错误,当选。

第2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伯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答案:A
解析:

第3题:

王老伯腿部残疾,行走不便,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家人照料,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王老伯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 )。

A.鼓励王老伯与外界交流

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劝说王老伯家人保持平和心态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正确答案:D

第4题:

李大爷年轻时曾有过外遇,对老伴伤害很大。老伴在世时,儿女们照常每周都回来团聚,也常带物品回家。自从李大爷老伴去世后,3个儿女渐渐不回家了,与父亲日渐疏离。就这样李大爷独自生活了5年,最近出现了年老体衰、无人照顾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准备首先连接(  )等非正式支持资源。

A.李大爷的大儿子
B.社区邻居
C.李大爷的大女儿、二女儿
D.李大爷原先的单位
E.李大爷的妹妹

答案:A,B,C,E
解析:

第5题:

徐老伯是一位军休老人。从部队退下来以后,他觉得在家的生活很单调,没有了精气神儿,不如在部队的生活丰富,所以在家时时都与老伴重复部队的岁月,久而久之,老伴也听厌倦了,徐老伯便变得沉默不语了。社会工作者在走访时发现了徐老伯的情况并决定介入他的个案。在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关键在于()。

A.帮助徐老伯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
B.缓和徐老伯与老伴的关系
C.让徐老伯寻找生活的意义,珍惜现在的生活
D.推荐徐老伯参加社区活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转换,做好心理关怀和精神服务;(2)协助军休干部适应军休服务管理机构里的新生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休养观;(3)协助军休干部认识老龄化的过程,适应晚年生活等。题中,社会工作者针对徐老伯感到生活单调、时常怀念部队的美好时光的情况,关键的是要帮助徐老伯实现角色转换,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第6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是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个案发掘。个案管理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有两种:(1)个案可能会通过各种转介的渠道接触服务机构(如其他机构转介、家庭、社区组织、警察、学校和自我转介等),当他们接触服务机构时,机构要做好准备接受服务对象,提供服务。(2)有些机构可能会通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或鼓励潜在的服务对象进入服务机构,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

第7题:

(2016年)社会工作者小王在例行社区走访中,发现有位老伯常在街心花园默默发呆,小王主动与老伯交谈,得知他老伴刚刚去世,儿子在国外工作,也没什么朋友,老是觉得孤单寂寞,小王在征得老伯同意后,开始为老伯提供个案服务。该服务对象来源属于(  )。

A.外展工作
B.本人求助
C.个案访视
D.社区转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个案发掘。个案管理者发现个案的途径有两种:(1)个案可能会通过各种转介的渠道接触服务机构(如其他机构转介、家庭、社区组织、警察、学校和自我转介等),当他们接触服务机构时,机构要做好准备接受服务对象,提供服务。(2)有些机构可能会通过外展的方式深入社区,寻找或鼓励潜在的服务对象进入服务机构,让他们有机会获得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服务。

第8题:

案例三:

刘老伯今年7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需要家人照顾。他的老伴今年71岁,身体条件尚可,在家中独自承担照顾刘老伯生活起居的任务。家中平时只有两位老人,生活十分冷清。两位老人依靠微薄的退休养老金生活,有一个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有几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更谈不上照顾老人的生活了,只是每月按时寄回200元钱补贴老人的生活。最近,刘老伯的老伴外出锻炼身体时不慎摔倒,造成腿部骨折,需要卧床静养,两位老人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答题要点]
1.两位老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刘老伯生活无法自理,老伴最近又卧病在床,生活无人照顾;两位老人平时生活寂寞,缺乏情感支持;收入微薄,家庭生活状况窘迫。
2.主要介入策略:(1)与有关社区管理部门进行联系,为老人申请生活补贴,改善老人的生活状况。(2)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联系,安排养老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对老人进行情绪疏导和精神慰藉,帮助他们排解寂寞,安度晚年。
[试题分析]
1.解决刘老伯及其老伴目前面临的困境,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如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和相关的工作方法及技巧。这既需要详细的个案辅导服务,也需要宏观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就是说,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这对于考查考生对社会工作理论的理解和实务过程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案例考查的重点与技巧在于:
(1)社会工作者为了帮助两位老人解决面临的上述困境采用的介入策略是实际执行服务计划、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阶段。
(2)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动员和组织刘老伯所在社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资源),并激发服务对象自身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潜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共同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3)在本案例中,应分别就直接介入的策略和间接介入的策略进行阐述。
3.分析本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理解并说明介入的特点与分类。
(2)在介入行动中,从理论上说应根据预估阶段对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认定进行,但是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则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比如,既需要针对刘老伯患有的生理和精神疾病组织开展对症治疗,又需要通过动员和组织刘老伯所在小区的各种社会资源,改善两位老人的经济生活状况;初见成效后,还需要动员和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协助照料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对他们开展精神慰藉,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3)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理解和认识,综合运用相关的介入方法和技巧答题。

第9题:

社会工作者正在带领一个独居老人小组,小组成员李奶奶谈到自己不久前去世的老伴时泣不成声。这时,谢大爷眼含热泪讲述了自己妻子去世时的感受和如何走出悲伤的经历。此时组内其他人也伤心落泪。这时社会工作者给予的回应中,最恰当的是()。

A.“李奶奶,别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
B.“李奶奶,别哭了.谢大爷的老伴也去世了,他也非常悲伤。”
C.“谢大爷,您别哭了,我们还是听李奶奶讲吧,她老伴去世之后一直非常悲伤。”
D.“在座的爷爷、奶奶可能也有相似的经历,大家谈谈当时是怎么走出悲伤的。”

答案:D
解析:
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退出就业领域可能产生的无用感:经济收入减少会产生生活上的困难;退出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会使人际关系淡化,进而产生孤一,;老年疾病增加,使老年人身心受到折磨;面对疾病和死亡产生的无奈和恐惧感。题目中,李奶奶由于失去老伴十分悲伤,老年独居小组作为一个支持小组,应当对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情感和精神的支持,所以D选项正确。

第10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的张大爷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买菜做饭感到力不从心
在社会工作者小王为张大爷提供的各类服务中,属于社区照顾服务的是( )。

A: 联系送餐服务帮助他解决困难
B: 护送他入住养老机构以获得专业照护
C: 劝说他改变饮食习惯.选择方便食品
D: 通过婚介机构为他征婚.找个老伴

答案:A
解析:
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通常包括:咨询与转介、志愿者服务、代际融合、老年教育
、老年休闲娱乐、老年就业、收入保障、营养与餐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
、出行、住房、个案管理、居家照顾、照顾人支持等。B、D两项不属于社区照顾。C
项的做法欠妥。故答案为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