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论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魅力。

题目

结合作品,论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魅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鲁迅《秋夜》中枣树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性意蕴。


正确答案: 《秋夜》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鲁迅的苦闷彷徨期是他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在进取博击途中难于避免的,他以求索而生的苦闷,战斗而来的彷徨酿就了《野草》。《野草》是“废驰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证明封建军阀统治着的黑暗年代,仍然有生命存在,这顽强的生命之花不是为着粉饰鬼蜮世界,而是为着“与黑暗捣乱”。《秋夜》作为《野草》的开卷之作,即表现了顽强开放于地狱边沿的生命之花的精神品格。
全篇以秋夜为统一的背景,艺术地表现了两个意蕴深远的象征世界:秋夜里枣树与代表黑暗的种种势力搏斗而获胜利以及青虫扑火而致牺牲,两种象征的艺术世界各具不同的意义。
枣树是作者心灵的对应物,寄寓着精神界之战士的品格。开篇以诗的复唱吟咏枣树,突出了枣树在即将展现出的象征世界的主体地位。敌视枣树的夜的天空,他“奇怪而高”,“非常之蓝”。他“闪闪地眨着”眼,他露出“自以为大有深意”的微笑,他“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表现出造物主的高傲、偏执、冷漠、残酷。他的威权摧折着一切生命的存在,要使秋夜成为一个生命荒芜的冷酷世界。在这世界里满是蜷伏着怯弱的生命,唯有枣树是敢于与夜的天空相搏的孤独的战士。与怯弱的小粉红花相比,枣树处处表现出精神界之战士的理想品格。他不畏惧造物主的权威,当受繁霜摧折的小粉红花唯恐失掉最后的花瓣而瑟缩于夜的冷气中时,同是受摧折而“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的枣树,却表现出卸却了负累似的轻松,“欠伸得很舒服”,抖擞精神向黑暗进击。枣树饱经历史的风霜雨雪,有着十分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不作小粉红花的春梦渲染理想的色彩,他冷静地告诫“春后还是秋”,只要黑暗的造物主存在一天,春天就不会久长。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赋予他非凡的韧性战斗精神,他不懈地与夜的天空搏击,直至“鬼眨眼的天空”露着不安,想要避开枣树,直至装点黑暗的月亮也“躲到东边去了”时,枣树仍紧逼不舍去“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眨着许多盅惑的眼睛”.枣树的默默战斗将一切现存秩序的维护者搅得不安,夜游的恶鸟失去了死水般的沉寂而“哇”地一声飞走了。枣树的锲而不舍的战斗,使为繁霜封锁着的秋夜,无生命脉息的地狱终将要换个样子了。《秋夜》运用象征手法,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第2题:

结合作品,论析《凤凰涅槃》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并阐述它在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正确答案: 《凤凰涅槃》强烈地体现出“五四”时代那种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它是否定旧世界,歌颂新生的光彩夺目的诗篇。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势不两立,和对现实反抗的强烈精神。诗中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体现出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追求新生的精神。现实的世界已经变得陈旧腐朽,梧桐已经枯搞,醴泉已经消歇。四周“冷酷如铁”、“黑暗如膝”、“腥秽如血”,成了“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切都变了陈腐,失去了生机,凤凰也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光华”和“欢爱”。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②对新的理想社会表现了热烈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同时饱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诗中凤凰毫不怜惜旧生命的死亡,焚烧了旧我,获得了新生,整个宇宙也获得了新的生命,一切都变得“新鲜”、“明朗”、“华美”、“芬芳”,一切都变得“生动”、“自由”、“雄浑”、“悠久”。诗人通过凤凰的再生,来抒发他对社会的改造的勇气和决心,是他对祖国新生的强烈渴望在诗作中的自然坦露。
③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在诗作中有这样的诗句:“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这个自我不是拘囚于个人主义狭小天地里的孤独高傲、忧伤颓废的自我,而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民族解放要求的自我。这个“自我”是诗人自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要冲出陈旧腐朽的牢笼,要求不断毁坏、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中国青年。
《凤凰涅槃》中对自由解放、光明新生的热切追求与赞美,对创造理想的乐观坚定的内容,决定了诗篇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①诗篇以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势,抒写了凤凰自焚追求新生的全过程,基调高昂而悲壮。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新奇的想象伴随着大胆的夸张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②《凤凰涅槃》中充满英雄主义基调和传奇色彩。诗篇借古代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英雄抒发现世的理想,把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和诗人自我的新生融为一体,通过凤凰的新生一体多能地表现出来。
③在诗歌形式上,诗人主张“绝对自由”,他说:“我要打破一切诗的形式来写自己够味的东西”。《凤凰涅槃》正是他诗歌主张的体现。诗歌长达二百多行,采用诗剧的形式,诗的气氛随着故事和谐发展,全诗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舞蹈性,节奏明快而悠扬,句法多变而活泼,完全适于思想感情的流泻,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这种自由体诗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及深远的影响。

第3题: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A、作品呈现的“永远的‘现在时’的幻觉”

B、讽刺和幽默

C、形象性

D、典型性


标准答案:ABCD

第4题: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独创性。


正确答案: 首先,鲁迅突破了情节小说的传统模式,成为现代性格小说的创始人。同“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观念相一致,改变了我国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主的特性,而将表现人、塑造人的性格置于小说的首位。他的小说不是没有情节,也不是不重视情节,而是将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巧妙性有效地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塑造。
其次,鲁迅在小说形式上作了多方面的创造,其提供的经验显示了现代小说的文体革新意义。在体裁上,除常见的小说叙事体裁外,还有日记体(如《狂人日记》)、传记体(如《阿Q正传》)、戏剧体(如《起死》)等。在结构上,既有描写一个人物事迹为主的单线包孕结构(如《祝福》),又有明线和暗线交错的双线结构(如《药》)。在叙事方式上,既有注重抒情的第一人称叙事(如《伤逝》),又有侧重客观描述的第三人称叙事(如《阿Q正传》)。这种多样艺术形式的创造,突破了传统小说呆板的“说故事”的模式,赋予现代小说新的文体意义,加大了小说对于生活的充足的表现力。
再次,鲁迅的小说融合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创作运用多样化的创作方法开启了方向。鲁迅无疑是现实主义大师,在《呐喊》、《彷徨》中透过对于现实和历史的深刻观照提出重大的现实和历史命题,表现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创作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借鉴、吸收、融合别的创作方法,以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

第5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 《阿Q正传》通过阿Q的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并由此反映了如不真正打碎农民的精神枷锁,中国的民主革命很难有光明的前景。阿Q是一个贫困的流氓无产者的典型,他无家无业,没有社会地位,任人污辱和欺凌,但他却无忧无虑,达观自得。这恰恰表达了在阿Q身上有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即精神胜利法。阿Q这种基本性格的主要特征为: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只求得在精神上战胜对方,最能自尊自大,也最能自轻自贱;死要面子,讳疾忌医,从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欺善怕恶,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糊涂终生。但精神胜利法却不是阿Q的最根本特征,他的根本特征是缺乏起码的自我意识和个性意识,他的所有思想观念都不是从他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自然欲求中升华出来的,代表他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思想观念,是在消极地适应外界环境、适应封建社会现实关系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被动地接受现存的、社会上流行和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
阿Q性格是某种民族病态的集中显现。它深刻的阶级根源出自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其历史来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历史紧密相联,而农民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又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利法。阿Q生活的社会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阿Q性格所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鲁迅多次表明,塑造阿Q的形象,实为画出国民的灵魂,以拯救民族的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国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所以阿Q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这一艺术典型有广泛的代表性,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面镜子,同时又有独特鲜明的个性,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第6题: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骆驼祥子》的语言表达、心理和场景描写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最充分的,也是进步倾向最鲜明的一部,享有世界声誉。它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尤其注重通过语言、心理和场景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首先,作者善于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几乎要哭出来”。他决定把买车的这一天算作自己和车的生日。
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生动而准确的表达了祥子买车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一个个人奋斗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对次要人物,作者也能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他们的神态状貌。如狠毒刁滑的刘四,泼辣粗野的虎妞,刻薄吝啬的杨太太,善良温顺的小福子等。虽着墨不多,却都形象鲜明。其次,作者善于通过景物描写介绍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展示人物活动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如小说中对烈日、暴雨的描写,对阴森灰暗的西直门外景的描写,都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心情。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把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内心感受融汇在一起。做到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第三,在语言方面,作者熟练、准确的运用北方劳动人民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精炼、含蓄,并富有个性化。特别是作者善于把北京人的口头语言,加工提炼成活泼生动的文学语言,既朴实、平易,又简洁明快,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用“恰似一棵倒立的大树”,“铁扇面似的胸”,来形容祥子身体的结实、健壮;用娶妻时锣鼓的声音——“咚咚嚓”来隐喻祥子娶虎妞;用“雷”来形容虎扭的暴躁、厉害,等等。这些寓于生活实感的通俗而又恰当的比喻,使作品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作品语言的精炼含蓄,主要表现在作家那些带有议论色彩的语句中。语言的个性化特点,表现在描写人物语言对话的部分,如虎妞诱使祥子喝酒时的对话,祥子的老实厚道,虎妞的粗野泼辣都得到极为明显的表现。

第7题:

结合《名优之死》等作品,论析田汉剧作的风格的特色。


正确答案: 田汉的创作大体以1930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剧本如《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等,多以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婚姻自由为题材,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性解放的愿望和要求。剧本带有唯美主义倾向,流露了较为浓厚的伤感、忧郁情绪,保持着一种艺术至上主义。1929年创作的《名优之死》,在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1930年以后的作品,随着作者世界观的改变,反映的生活面更加广阔,并且接触到中国人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重要作品《梅雨》、《月光曲》、《回春之曲》、《丽人行》等,代表了田汉后期剧作的创作特色。总体说来,其风格特色如下:
(1)语言的抒情性。田汉以一个抒情诗人身份从事话剧创作他善于借鉴西方的话剧的表现手法,吸收我国戏曲的特点,努力探索话剧的民族风格。他运用诗歌和音乐作为抒情手段,使剧作具有热情美和音乐美。他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去感受生活,重视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重视理想境界的描绘,重诗的意境的追求,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其语言的抒情性表现为:运用诗的语言和穿插抒情的歌唱,如《回春之曲》穿插梅娘的恋歌,深情动人。《名优之死》使用“话剧加唱”的手法,富有音乐感。
(2)情节的传奇性。田汉总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从生活中的矛盾出发,竭力使必然性和偶然性,传奇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既加强戏剧的艺术效果,又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题思想的表达。如《回春之曲》的情节就很富有传奇性和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3)形式的多样性。田汉的剧作有抒情诗剧、社会问题剧、哲理剧、讽剌喜剧、悲喜剧、即兴剧等,从而促进了话剧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这些特点集中起来构成田汉戏剧热烈奔放、浓郁抒情的艺术风格。

第8题:

结合作品,论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其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一、大胆无遗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二、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三、以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四、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

第9题: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正确答案: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认为社会只有在这种不断批判中才得以进步,要求人的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这种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和尖锐性,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他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他的“推背式”的思考方法,深刻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自然也是刻毒。他的杂文思维是非规范化的。常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打开全新的思路。他杂文的犀利刻毒还在于他的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想象力)。
(三)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勾画个与类统一的类型形象,可以说是他杂文基本的艺术手段。他不对某人做出全面评价,而是将某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某一点,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没有私敌,只有公仇”。
(四)杂文的主观性
他的杂文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应。一切客观人事都是要通过他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成为他的杂文的题材。读者能够透过杂文里的描述与抒写,看到活生生的他。
(五)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自如地驱遣中国汉语的各种句式,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杂文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他仿佛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这都是鲁迅为表达自己对外部事物的独特反应、内心世界的“离奇和荒芜”所需要的。

第10题:

结合《秋夜》,论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野草》这部散文集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探索,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前进中矛盾、彷徨和苦闷的战士的坚定步伐。《野草》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作者面对困惑,坚持探索前进的顽强意志,以及渴求摆脱旧的思想,寻找新的思想武器的迫切心情。《秋夜》是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在创作它时,鲁迅正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文章表达了作者无论路途多么艰险迷惘,无论跋涉多么困顿,都毫不懈怠,决不屈服的坚强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文中特别刻画了枣树形象,它饱经沧桑,坚韧挺拨,以直而长的枝干直刺天空,不受任何蛊惑,一意要制天空的死命。它的这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种战士的坚韧和执著,是《秋夜》的主旋律,也是《野草》散文集的主旋律。
《野草》的情感内涵主要是通过诗的意象和气质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艺术上它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一点,它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创造了广阔而深邃的诗的意境。《秋夜》中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各具鲜明的特点和特定的象征意义,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思和理想,表达着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理解。第二点,构思新颖奇特,多写梦境和幻觉,并把梦幻和现实自然联系起来,把情、景、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弦外之音、境外之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效果。《秋夜》中写秋夜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鲁迅笔下的这个秋夜后园看似现实生活中的后院,但又具有比现实的后院更深更广的内涵。第三点,《野草》中的语言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篇章短小精炼、意象浓缩、语言凝重。文章的语言具有诗一样的跳跃性和音乐感,使读者极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