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市气候的特点。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如何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题目

简述城市气候的特点。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如何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城市热岛形成原因:
①城市人工热源的作用;
②城市不透水的人为建筑覆盖度大,植物少。消耗于蒸发散的热量减少;
③市区风速减弱,减少热量的水平输送;
④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⑤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常大于郊区,夜间冷却降温比郊区缓慢
降低: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3)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4)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或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
防止热岛效应的方法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并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 “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什么太多?


正确答案: 人和建筑物多

第2题: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它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 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白天,在太阳辐射下构筑物表面迅速升温,积蓄大量热能并传递给周围大气。 夜晚向空气中辐射热量,使近地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
由于建筑密集,地面长波辐射在建筑物表面多次反射,使得向宇宙空间散失的热量大大减少,日落后降温也很缓慢。

第3题:

城市热岛效应(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第4题: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不包括哪一项?()

  • A、太阳
  • B、下垫面特性
  • C、人工热源
  • D、大气污染

正确答案:A

第5题:

简述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①城市下垫面的特殊性质
②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
③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等不透水地面
④城市中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
⑤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

第6题:

怎样降低和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正确答案: 降低和消除城市热岛效应要标本兼治。主要措施为:①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②保护并增大城区绿地、水体面积,建设林荫大遒,并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降低热岛效应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则热岛强度越低。覆盖率大于30%后,热岛效应得到明显削弱;大于50%,热岛效应明显削减;规模大于三公顷且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地带,基本上与郊区温度相当,即消除了城市热岛效应。③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人工热量排放。⑤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材料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⑥提高人工水蒸发补给,例如喷泉、喷雾、
细水雾浇灌。

第7题: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正确答案:在大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工厂林立,大多数建筑物为沙石和钢筋混凝土建成,它们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作用,因而使得城市中的年平均气温比郊区乡村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去过建筑不太密集、绿地比较多的郊区吧 在炎热的夏天,从市中心到郊区,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郊区比市中心感觉要凉爽。
师:是的,郊区的温度平均要比市中心低3℃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导出城市热岛效应)教师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
师:从图上可以知道气温曲线总体是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但在郊区居民区出现两个次高
点,还有在离市中心两边距离差不多的商业区和公园中,商业区的温度明显高于公园。
[承转]从这些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吗
生:略。
师: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等温线图上,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承转]为什么城市中的温度会高于郊区呢 也就是说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
(1)对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评价。(10分)
(2)该教师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内容的教学尚未完成,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请按照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写出尚未完成内容的教学过程。(10分)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人手,运用案例,采用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兴趣,然后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归纳“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体现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
(2)“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城市景观图,一幅是郊区景观图。根据图片,请同学分小组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展示图片时要引导学生从地面覆盖物、大气环境、人为热量等几方面去对比城市景观图和郊区景观图,同时可展示更多的关于城市和郊区的图片,让同学们结合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刚才各小组的发言都很好,大家提出了很多原因,但归纳起来,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①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
师:城市内有大量人工建筑物,地面基本被硬化,而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比如夏天里.草坪温度为32℃,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是高达63℃。学生听讲并思考。
②城市大气污染
师: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学生听讲并思考。
③人工热源的影响
师: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都要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从而转化为热量。
学生听讲并思考。

第9题:

什么是城市热岛,它是如何形成的?


正确答案: 城市热岛: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由内向外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
形成:由于城市中由水泥、沥青、砖石等所构成的下垫面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导热率高,白天贮热多,日落后能够通过长波辐射提供较多的热量给地面的空气,加之空气中污染物多,特别是CO2能吸收较多的热量,同时,城市中又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城市中密集且参差不齐的建筑物密集大大减少了地面长波辐射的损失,通风不良也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这就使得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第10题:

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污染
  • B、水源污染
  • C、土壤污染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