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控制锡槽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多少较为适宜?什么情况下要偏

题目

为什么要控制锡槽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多少较为适宜?什么情况下要偏高控制或偏低控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转化炉投料前,干法脱硫各槽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300℃以上?


正确答案:因为开车前和开车后一段时间后,焦炉气不可能在初予热器内充分予热,这样,进干法的气体温度是冷的,脱硫槽将被这些气体冷却使温度降低,若投料前各槽温度太低,投料后必然更低,如果温度降到活性温度以下,脱硫效果差,出口气体硫含量就不合格,镍触媒就容易中毒,所以若投料前干法各槽温度低,应用升温炉先将温度提到300℃以上方可投料。

第2题:

管式炉富油出口温度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 管式炉富油出口温度控制在165~175℃为宜,控制过高,将使洗油中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加剧,影响洗油质量,控制过低,将使粗苯的蒸出效果降低,贫油含苯增加,同时蒸汽耗量也会明显增加。

第3题:

水冷槽的温度要控制在( )℃。


正确答案:70-80

第4题:

润滑油过滤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适宜的过滤温度?


正确答案: 温度影响润滑油的粘度,低温时油品粘度大,增大过滤阻力,影响过滤速度,粘稠的油品甚至不能通过精密滤网;随着温度的升高,油品分子运动能增加,引力减小,粘度逐渐降低,高温时油品粘度很小,过滤阻力小,提高过滤速度和分离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快油品氧化速度,影响油品质量。因此,要兼顾过滤效率和油品质量,控制适宜的过滤温度。

第5题:

为什么入甲醇分离器的物料温度要控制在40℃以下?


正确答案: 经过水冷器冷却后的出塔气,此时甲醇和水大部分被冷凝为液体,进入分离器分离出粗甲醇,分离后的有效气体含甲醇蒸汽约0.611%,如果入分离器的温度升高,那么甲醇蒸汽的含量就增加,经加压送入合成塔后,将影响生成甲醇的质量。入分离器温度受到循环水上水量、上水温度及循环量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应适当加大冷却水上水用量,降低上水温度或减少循环量,以控制入分离器温度在40℃以下,减少甲醇蒸汽的带出。

第6题:

炉出口温度为什么要采用风开控制阀?


正确答案:炉出口温度控制阀采用风开式,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用风开阀,仪表停风时,控制阀全关,炉子熄火,保证了炉子的安全。

第7题:

为什么要控制原料干点,一般指标是多少?


正确答案: 原料干点提高使得一方面原料粘度增加导致原料在催化剂内部扩散速度降低,降低反应速度,另一方面非烃化合物分子变大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反应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反应难以进行。原料氮含量、胶质、沥青质、重金属等杂质增加,也加大了加氢的难度,同时由于这些杂质不稳定、在催化剂表面竞争吸附,强烈的抑制其他化合物反应,加大了结焦倾向使催化剂加速失活。由于干点增加原料中的稠环芳烃还会在裂化产品的流出物中析出固体晶体造成系统压降增加。
对于不同类型的加氢裂化原料,所要求的干点也不同。以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为原料时,干点达到385℃以上时应加以控制;以焦化蜡油(CGO)为原料时,干点达到510℃时应加以控制;以减压蜡油为原料时,达到540℃时应加以控制。不同原料控制不同的干点,这是由原料的性质、组成决定的,芳烃含量越高、结构越复杂,相应控制较低的干点。

第8题:

为什么反应器温度要控制在75至85℃之间?


正确答案: 反应器温度是许多工艺变量之一。通常保持在75至85℃之间的一个常数。低于75℃,聚合速率变得非常低。高于85℃,将达到聚乙烯溶解到己烷的临界温度。

第9题:

吸收酸的浓度控制指标是多少?为什么要控制在这个范围内?


正确答案:98%-98.5%。浓度为98.3%的硫酸对SO3吸收效率最高,这是因为该浓度的硫酸表面的SO3、水蒸汽和硫酸蒸汽的气体分压总和最低,有利于SO3的吸收。若酸浓过高或过低,则三者的气体分压总和会升高,易形成酸雾,阻碍吸收,会造成吸收效率下降。

第10题:

为什么要控制球磨机出口温度在80--90℃。


正确答案: 主要是保证干燥气体中的饱和水蒸气不结露,一旦结露,冷凝水被煤粉吸收影响输送,严重时布袋“挂肠”降低布袋透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