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事搜查的概念和条件。

题目

简述民事搜查的概念和条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搜查是在债务人隐匿财产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由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搜查令,对债务人及其住所或能隐匿财产的处所依法搜寻查找的行为,是查找债务人财产的手段。进行搜查,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
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③认为有隐匿财产的行为;
④搜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并出示搜查令和身份证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民事搜查的概念和条件。


参考答案:

搜查是在债务人隐匿财产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由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搜查令,对债务人及其住所或能隐匿财产的处所依法搜寻查找的行为,是查找债务人财产的手段。进行搜查,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已经届满;
②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③认为有隐匿财产的行为;
④搜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并出示搜查令和身份证件。


第2题: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确答案:
[答案]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具备如下四个要件才能生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实施的民事行为或者属于无效,或者属于效力待定。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
(3)行为内容合法。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禁止性规定,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4)行为形式合法。对于要式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允许的形式才为合法;对于不要式行为,当事人采取的法律允许的形式皆为合法。
[评析]  考查要点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一直属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复习这部分内容。为了帮助考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本书民法部分设置了多道试题,这对于考生全面掌握该部分内容帮助很大。

第3题:

简述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条件。


正确答案:
答: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事实在实施民事 
法律行为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则不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2)条件应当是当事人在约定时不知道其将来是否发生,即具有或然性。如果当事人在约定之时确知其在将来必然发生或者必然不发生的事实,则均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3)条件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如果是法律规定的条件则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4)条件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因此,当事人作为条件所约定的事实就不得违反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有悖于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5)条件应当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如果当事人约定的事实是为了其他目的,则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

第4题:

简述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
解析: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行为、物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人损害的,依据法律特别规定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特殊侵权民事责任具有下列特征:
(1)特殊侵权民事责任是由法律直接特别规定的。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类型、法律后果以及抗辩事由都由法律严格规定。
(2)特殊侵权民事责任适用过错推定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的归责原则,不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3)特殊侵权民事责任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加害人对于法定的抗辩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4)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侵权行为往往存在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分离的现象。

第5题:

简述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


答案:
解析: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死亡的条件是:
(1)公民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
(2)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超过了法定期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一般情况下下落不明满4年;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三是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

第6题: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答案:

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以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无效则行为无效)
特征: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
(2)条件可能是发生的,也可能不发生,即具有或然性
(3)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
(4)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应当是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第7题:

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
解析: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权利能力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有为民事主体带来实际的利益,但是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
(2)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既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民事主体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都是公民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它既可以称为民事权利能力,也可以称为民事义务能力。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具有法定性。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而有任何差别,任何公民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改变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
(4)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与民事主体人身的不可分离性。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这种资格是由法律赋予的,不能转让或者放弃,而且,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任何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限制和剥夺。

第8题:

简述民事纠纷的概念。


参考答案:

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第9题:

简述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
解析: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体现为:
(1)民事行为能力具有法定性。公民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由国家法律确认的,与公民自己的意志无关。国家法律规定了公民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不能通过公民的约定加以更改。
(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况直接相联系。年龄决定了公民从事民事行为的一般社会认知程度,精神状况则决定了公民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理智地从事民事行为,这两方面的具体要求都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
(3)民事行为能力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除非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第10题:

简述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条件的概念和法律特点。


答案:
解析:
在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所谓条件就是当事人所约定的,具有使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客观情况。条件的法律特点包括: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
(2)条件是当事人在约定时不知道其将来是否发生,即具有或然性;
(3)条件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
(4)条件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条件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