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参考答案:

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的不同阶段及程度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以下三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2题: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一)概念: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二)主要特征:
1、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在发生和消灭的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时即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虽然一出生就有一般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年龄和智力的影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自然人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不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不一致。由于不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各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也不一致。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具有一致性,因此,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也基本一致。
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它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来实现。法人作为组织体,其自身并不能直接从事民事活动,法人只能通过法人的机关或工作人员,如法定代表人来从事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担。


第3题:

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参考答案:

民事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从而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特征:
(1)不具有普遍性
(2)可以被限制


第4题:

简述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二者的相同点和联系:均由法律规定,非依法律不得被限制和剥夺;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民事行为能力是实现民事权利能力的条件。
二者的区别: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可能性,而民事行为能力是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的权利、承担 义务的现实性;民事权利能力不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而民事行为能力则受年龄和智力状况等的限制,公民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就有民事行为能力;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民事行为能力只存在于公民有健全意思能力的生命阶段。

第5题:

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
解析: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权利能力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还没有为民事主体带来实际的利益,但是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
(2)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既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民事主体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都是公民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以它既可以称为民事权利能力,也可以称为民事义务能力。
(3)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具有法定性。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都是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不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而有任何差别,任何公民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改变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
(4)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与民事主体人身的不可分离性。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这种资格是由法律赋予的,不能转让或者放弃,而且,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任何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受限制和剥夺。

第6题: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概念及其与公民民事行为的区别


参考答案: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法人虽和公民一样都享有民事行为能力,但二者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不同的:
(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在存续时间上是一致的,均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取决于年龄、智力状况等因素,故其发生时间与民事权利能力不一致,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
(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一致。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超出其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并不一致。
(3)法人实现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也不同于公民实现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团体意思为前提,其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通过其法人代表来实现,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是通过其个人自身的活动来实现的。


第7题:

简述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制度价值。


参考答案: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简单的说,是指自然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或资格。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实施一切行为的资格,兼指合法行为能力和违法行为能力,即既包括实施民事法律及法律行为之外的合法行为能力的能力,又包括实施不合法行为的能力;狭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自然人实施合法行为的资格,从最狭义的理解,行为能力仅指自然人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并不包括实施法律行为之外的合法行为的能力,也即如史尚宽先生所言:“单独确立的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之资格”。我们知道,自然人一旦出生,就取得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然人可以自动取得一切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之取得及义务承担必须依据一定的行为。一般来说,除人身权外,自然人要取得、实现、行使权利,设定和履行义务,必须实施一定的行为,⑶且就民事权利义务的创设而言,现代民法奉行意思自治原则,即承认个人得以自己的行为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范围内自由地创设其权利义务,其理念在于个人自主及自我负责。同时,现代民法承认法律行为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法律上最重要的法律事实。但是,如果法律规定一切行为人都可以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并承受相同的法律效果,这势必会对一些缺乏判断能力的人带来不利,因为自然人的行为须基于其正常的意思而实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效果,法律制度要承认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就必须设定表意人具有理智地形成意思能力这一前提,只能这样才称得上真正的自治。⑷所以意思表示真实为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即法律行为须以具有足够辨认行为后果之能力的人所实施才能有效,不具备认识能力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然而,人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认识并不是都十分清楚的。由于智力发育及社会阅历的差异,人们对同一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的认识也相应存在差异。自然人对自己行为的动机与后果的认识,并根据该认识决定其正常意思的能力,即为意思能力。对行为人意思能力的有无及状况如何,最有效的判定方法为个案审查,但这在事实上是行不通的,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容易引起争议,对当事人也不利,非保护交易安全之道。⑸所以,法律有必要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一些具有意思能力的人可以自由的实施法律行为,通过参加民事活动,创设权利和义务关系,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禁止不具备意思能力的人去独立实施法律行为,也可以使他人明确何人具备独立行为的资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由此,民法依据不同条件,对自然人的行为资格予以确认或限制,此即设立行为能力制度的立法目的及价值所在。民法根据自然人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理性要求而设立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行为能力制度之要旨,在于确认自然人是否具备以自己的意志独立实施发生权利义务的行为的资格,也即能否独立从事民事活动,而自然人对违法行为的实施,其后果为单纯责任的发生,与能否实施或能否独立实施并无关系,仅涉及责任能力问题。而自然人实施法律行为以外的合法行为或事实行为,因都不是以意思表示为要件,不涉及行为人判断能力的有无,所以也不存在有无独立行为的资格问题,如事实行为,任何自然人都可以实施,无须赋予行为人任何独立行为的资格。因此,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应理解为其独立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也即自然人据以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以自己的法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资格。

第8题: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答案: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公民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特征:第一、资格的平等性。第二、范围的广泛性。第三、内容的统一性。第四、实现的可能性。


第9题:

简述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
解析: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体现为:
(1)民事行为能力具有法定性。公民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是由国家法律确认的,与公民自己的意志无关。国家法律规定了公民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不能通过公民的约定加以更改。
(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况直接相联系。年龄决定了公民从事民事行为的一般社会认知程度,精神状况则决定了公民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理智地从事民事行为,这两方面的具体要求都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
(3)民事行为能力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除非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第10题: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正确答案: (一)概念: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法律特征:
1、民事行为能力由国家法律加以确认,与公民自己的意志无关,公民不能通过约定加以更改。
2、民事行为能力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直接相联系。
3、民事行为能力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限制或取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