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将其贩卖的一包200克毒品和抢来的5千元人民币交给其朋友李某

题目

张某将其贩卖的一包200克毒品和抢来的5千元人民币交给其朋友李某保管,李某得知真相后开始不愿意。张某就答应给其报酬,李某就收下毒品和5千元藏了起来。李某的行为构成()

  • A、窝藏赃物罪
  • B、窝藏毒品罪
  • C、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D、非法持有毒品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吸毒人员张某将一小包海洛因交给高考失利的小沈,并称吸食后可以消除所有烦恼。张某的行为犯了什么罪()

A、贩卖毒品罪

B、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毒品罪

C、不算犯罪


答案B

第2题:

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贩卖毒品被侦查机关逮捕,李某希望委托辩护人,下列哪一人员可以被委托担任李某的辩护人?
A.李某的姐姐,某中院法官
B.李某的好朋友,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C.李某的儿子,16岁,法律专业在校大学生
D.李某的好朋友,某区法院人民陪审员


答案:B
解析:

第3题:

胡某将半斤白面误当作白粉卖给李某,李某买回后验证是白面,但是又怕说出来被圈内人耻笑,便将其又卖给江某。江某嫉妒朋友黄某,在黄某醉酒时,将该“白粉”喂其吃下,然后逃逸。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贩卖毒品罪,江某故意杀人(实施终了的未遂)

B.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诈骗罪,江某故意杀人(实施终了的未遂)

C.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贩卖毒品罪,江某故意杀人(工具不能犯未遂)

D.胡某贩卖毒品未遂,李某诈骗罪,江某故意杀人(对象不能犯未遂)


正确答案:B

第4题:

王某曾经卖过海洛因给李某,李某要求再买,王某身边没有,就用面粉、味精冒充海洛因卖给李某,得款1.5万元,王某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 B、欺骗他人吸毒罪
  • C、贩卖毒品罪
  • D、诈骗罪和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A

第5题:

对下列人员,应当以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立案追诉的是()。

  • A、甲明知张某贩卖毒品却资助其逃跑
  • B、乙资助李某购买毒品并为其提供住处
  • C、丙明知王某制造毒品却帮助其毁灭罪证
  • D、丁明知蔡某贩卖毒品却不向公安机关举报

正确答案:A,C

第6题:

李某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500克,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李某贩卖的海洛因系假货。李某的行为属于( )。

A.走私毒品的犯罪行为

B.非法经营罪

C.贩卖毒品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贩毒罪的未遂。本案李某构成贩卖毒品罪。但是,由于李某贩卖的是假毒品,而且李某不是在故意贩卖假毒品,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第7题:

1999年5月中旬,被告人张某携带795克西药“头痛粉”来到昆明,准备冒充海洛因贩卖。同月17日,张找到被告人王某,叫其帮助贩卖海洛因。次日,王从张处拿了175克假毒品,在昆明市××饭店附近出售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同日晚,张又叫被告人李某帮其贩卖海洛因。同月22日,张、李二犯携带620克假毒品在昆明市准备贩卖时,被查获。被告人张某明知所贩“毒品”是头痛粉,但对王某、李某说是海洛因。王、李二犯也始终认为帮张贩卖的是真毒品海洛因。
问:张某与李某、王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认定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中被告人张某隐瞒事实真相,用头痛粉冒充海洛因贩卖,骗取他人钱财,其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而非贩毒的故意,因此他只能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李某、王某二人把头痛粉当成海洛因贩卖,有贩毒的故意而无诈骗的故意,因此属贩毒行为。张某与李某、王某虽然有相似的行为,但因为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第8题:

李某听说左某急需毒品,就装了一包面粉谎称是毒品卖给左某,获得巨额款物。左某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非法持有毒品罪

C.欺骗他人吸毒罪

D.贩卖毒品罪


参考答案:A

第9题:

王某将面粉当做毒品卖给李某,王某构造()

  • A、贩卖毒品罪
  • B、诈骗罪
  • C、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经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 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 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 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正确答案:A,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