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认识论思想述评。

题目

洛克的认识论思想述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述评洛克设计的课程体系。


参考答案:

在教学科目方面,他特别重视数学,认为凡是有时间有机会受教育的人,都应学习数学,洛克强调数学能培养人的准确的、精密的推理能力,在探究和推理中锻炼理解力,使人的思维愈益敏锐和灵活。
所学科目除应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者外,还应注重对培养绅士品格和日常生活有实际用处的知识。具体为:阅读、写字、绘画、语言、文法、本国语文、法文、拉丁文、算术、几何、地理、天文、自然哲学、伦理学、年代学、历史、法律、速记等等。此外,还要学习骑马、击剑、舞蹈等知识和技巧。
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精心设计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可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的实际需要。
洛克还提出,作为一个绅士还应学习木工、农艺、园艺以及熏香、油饰、雕刻等等技艺。他认为学习这些劳动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劳动技能,而在于促进健康,得到消遣娱乐。同时,体力劳动也可以帮助青年绅士改正“偷懒”的错误。


第2题:

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认知发展阶段。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表演式再现表象期、映像式再现表象期、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布鲁纳强调,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再到象征式再现表象。(2)认知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即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以后,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对知识的转换进行检查,(3)结构教学观。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②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性质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③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程序,要根据学习者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个别差异等选取适用的具体程序。④强化原则。布鲁纳认为,反馈和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4)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掌握科学知识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法。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能够独立探究、主动思考并获得知识。虽然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比较浪费时间,在一个大组中,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发现学习法,所以如不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3题:

述评大致可分为()

A.工作述评

B.形势述评

C.事件述评

D.国际述评

E.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ABCE

第4题:

苏格拉底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 与前自然哲学家追问世界本原不同,苏格拉底把研究转向现实人世问题。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以此,他转向道德实践领域的研究。这个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知识”。这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认识。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作出的,即“无人主动作恶”。
苏格拉底提出“德性就是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苏格拉底承认一无所知,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无知的态度是实施苏格拉底对话的关键环节,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的作用。第一,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学习者,这样便能只提出问题,把学习变成不断探索知识的主动过程。第二,使对话双方处于同等的地位。苏格拉底把自己的方法比作母亲从事的“助产术”,正如助产术的任务是帮助产妇生育,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自己内心中发现的真理。苏格拉底方法有朝向真理的意义。他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蕴含着真理,但人们未加考察,便加以接受的偏见和谬误蒙蔽了已有的真理。反诘的作用在于清除蒙蔽,蒙蔽一旦被清除,真理便会显露在心灵之中。

第5题:

经验论、唯理论关于认识论问题的争论述评。


正确答案: 近代哲学之初,知识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哲学家们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亦即经验论和唯理论,前者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后者则主张知识必须是从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而来的理论体系。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和休谟;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争论首先集中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经验论者强调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离开经验就没有知识,因而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唯理论者则认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它的相对性和偶然性使它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只能是以理性中固有的天赋观念为原则,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知识确定性的标准问题上,经验论者认为感觉经验是判定知识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而唯理论者则主张用清楚明白为标准来判定知识的真理性。最后是方法论问题。经验论者从实验科学出发,试图建立一种经验归纳法,以经验归纳的方式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唯理论者则以几何学方法为榜样,试图建立一种理性演绎法,将人类知识建立成为严密精确的科学体系。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各执一端,各自都有合理的成分,在长期的论争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上的片面性,使得他们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认识问题。

第6题:

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答案:对
解析:

第7题:

康德美学思想述评。
康德的美学是世界美学史的一场革命,过去的哲学都围绕着自然转,从康德开始,才围着人转,人认识到自己是绝对的、具体的、自由的、至高无上的,是一切的一切。
康德以“先验综合”为基础,构建了以知、情、意及相应的批判为框架的先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他在《纯粹理性批判》探讨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即“知性”。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探讨了人们的实践能力,即“意志”。康德把美和艺术作为沟通自然与自由之间的桥梁。
康德对美的分析,是从区分审美判断和逻辑开始的,他从质、量、关系和方式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康德对崇高的分析,是从美与崇高的比较开始的,并对崇高和美作了区别。
康德对艺术的分析首先是分析了艺术本身的规定性;其次,要创造艺术,就要靠天才;第三,分析了艺术规定性和天才之后,康德把注意力集中在美的理想和审美意象问题上;最后,康德根据语言的表达方式,对艺术进行了分类。
康德美学思想包含着惊人的矛盾,最大的莫过于,美学本来是填补他哲学体系空白的一个筹码,但当他论述美和艺术问题时,他强调的却是它们的独立自主性,这就为近代艺术打开了一条新路,他埋葬了古典主义时代,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第8题:

洛克的体育理论述评。


参考答案:

洛克十分重视体育,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他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怎样才算“强健的身体”?洛克说:“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据此,他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自幼开始就锻炼身体。洛克指出,儿童的衣服宜宽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不论冬夏,衣着都不可过暖,使之习惯于气候的变化,经得起严寒酷暑的考验。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它可以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加体质和适应能力。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洛克强调培养节制精神,他说:“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睡眠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应让儿童有充分的睡眠,并养成早睡早起,睡醒即起的良好习惯。
儿童的卧床应是坚硬的,寝具应为棉絮,以锻炼其身体。洛克重视游泳及户外活动。此外,洛克还认为儿童稍大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学习园艺、手工,以解除精神疲劳,增进身体健康。
洛克关于体育的一系列论述,今天看来虽不无失当之处,但他的“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论断,是唯物的、正确的。体育的锻炼主义也有可吸取的地方,具体的方法更有不少可资借鉴。


第9题:

笛卡尔的认识论是(),而洛克的认识论是()。


正确答案:唯理论;经验主义

第10题:

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的特点?


正确答案:1、工作述评涉及经济领域的内容比较多,这是很自然的。一般都比较注意点和面的结合,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这样的评述可以避免就事论事,做到虚实结合,具有普遍意义。
2、形势述评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形势。这类述评的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开阔眼界。形势述评的分析更要注意全面和重点的结合,立足局部,放眼全局,论断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3、事件述评的特点,主要是根据记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者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4、思想述评对于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带有倾向性的不良现象,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评述,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述评在思想政治领域同样应当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要通过自己的评述,引导人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