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洛克的认识论思想述评。

题目
问答题
洛克的认识论思想述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近代哲学中,洛克是第一个将经验论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由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从而形成了观念和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一是反省,即“外感觉”与“内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外界事物,反省的对象则是内在的心理作用,这两种经验在心灵这张白纸上写下了观念的文字,因而一切观念都来源于经验。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由观念构成的。观念可以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所谓简单观念就是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简单观念有两个基本特点:被动性和单纯性。所谓“复杂观念”就是由几个简单观念所组成的观念。心灵利用简单观念来构成复杂观念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组合作用;(2)比较作用;(3)抽象作用。
所谓知识就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矛盾的一种知觉,亦即对于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我们的知识只与我们的观念有关,观念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有三个等级,它们从高到低排列为直观的知识、证明的知识和感觉的知识。其中直观知识具有最高的确定性和可靠性,是全部知识的基础,感觉的知识则是单纯或然性的知识。
我们的知识只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因而它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首先,知识的源泉即感觉和反省这两个经验的“入口”太小太狭窄了。其次,我们的观念比经验的范围更狭窄。最后,我们的知识的范围比观念的范围更狭窄。洛克一方面承认心外有物,另一方面又主张认识只局限在观念范围,因而不仅无法证明心与物的一致性,而且走向了不可知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答案:对
解析:

第2题:

洛克的认识论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 在近代哲学中,洛克是第一个将经验论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由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从而形成了观念和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感觉,一是反省,即“外感觉”与“内感觉”。感觉的对象是外界事物,反省的对象则是内在的心理作用,这两种经验在心灵这张白纸上写下了观念的文字,因而一切观念都来源于经验。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由观念构成的。观念可以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所谓简单观念就是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简单观念有两个基本特点:被动性和单纯性。所谓“复杂观念”就是由几个简单观念所组成的观念。心灵利用简单观念来构成复杂观念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组合作用;(2)比较作用;(3)抽象作用。
所谓知识就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矛盾的一种知觉,亦即对于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我们的知识只与我们的观念有关,观念是知识的对象。知识有三个等级,它们从高到低排列为直观的知识、证明的知识和感觉的知识。其中直观知识具有最高的确定性和可靠性,是全部知识的基础,感觉的知识则是单纯或然性的知识。
我们的知识只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因而它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首先,知识的源泉即感觉和反省这两个经验的“入口”太小太狭窄了。其次,我们的观念比经验的范围更狭窄。最后,我们的知识的范围比观念的范围更狭窄。洛克一方面承认心外有物,另一方面又主张认识只局限在观念范围,因而不仅无法证明心与物的一致性,而且走向了不可知论。

第3题:

洛克的体育理论述评。


参考答案:

洛克十分重视体育,因为健康的身体是满足个人幸福,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他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怎样才算“强健的身体”?洛克说:“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据此,他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自幼开始就锻炼身体。洛克指出,儿童的衣服宜宽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不论冬夏,衣着都不可过暖,使之习惯于气候的变化,经得起严寒酷暑的考验。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它可以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加体质和适应能力。在饮食方面应粗食淡饮。洛克强调培养节制精神,他说:“这种节制的精神无论在健康方面,在事业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睡眠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应让儿童有充分的睡眠,并养成早睡早起,睡醒即起的良好习惯。
儿童的卧床应是坚硬的,寝具应为棉絮,以锻炼其身体。洛克重视游泳及户外活动。此外,洛克还认为儿童稍大还要学习击剑、骑马,以锻炼身体;学习园艺、手工,以解除精神疲劳,增进身体健康。
洛克关于体育的一系列论述,今天看来虽不无失当之处,但他的“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论断,是唯物的、正确的。体育的锻炼主义也有可吸取的地方,具体的方法更有不少可资借鉴。


第4题:

述评大致可分为()

  • A、工作述评
  • B、形势述评
  • C、事件述评
  • D、国际述评
  • E、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工作述评、形势述评、事件述评、思想述评的特点?


正确答案:1、工作述评涉及经济领域的内容比较多,这是很自然的。一般都比较注意点和面的结合,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这样的评述可以避免就事论事,做到虚实结合,具有普遍意义。
2、形势述评的内容所及,可以是全局的形势,也可以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某条战线在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形势。这类述评的特点是着眼于形势的变化和转折,着眼于群众普遍关心或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问题和动向,概括全貌,指明发展趋势,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开阔眼界。形势述评的分析更要注意全面和重点的结合,立足局部,放眼全局,论断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3、事件述评的特点,主要是根据记者直接调查和掌握的材料,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者通过具体事件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4、思想述评对于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带有倾向性的不良现象,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明确的、实事求是的评述,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述评在思想政治领域同样应当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要通过自己的评述,引导人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6题:

经验论、唯理论关于认识论问题的争论述评。


正确答案: 近代哲学之初,知识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哲学家们围绕着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真理的标准、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亦即经验论和唯理论,前者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后者则主张知识必须是从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而来的理论体系。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兰西斯•培根、霍布斯、洛克、巴克莱和休谟;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争论首先集中在知识的来源问题上。经验论者强调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离开经验就没有知识,因而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唯理论者则认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它的相对性和偶然性使它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的基础。知识只能是以理性中固有的天赋观念为原则,合乎逻辑地推演出来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知识确定性的标准问题上,经验论者认为感觉经验是判定知识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而唯理论者则主张用清楚明白为标准来判定知识的真理性。最后是方法论问题。经验论者从实验科学出发,试图建立一种经验归纳法,以经验归纳的方式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唯理论者则以几何学方法为榜样,试图建立一种理性演绎法,将人类知识建立成为严密精确的科学体系。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各执一端,各自都有合理的成分,在长期的论争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上的片面性,使得他们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认识问题。

第7题:

笛卡尔的认识论是(),而洛克的认识论是()。


正确答案:唯理论;经验主义

第8题:

述评洛克设计的课程体系。


参考答案:

在教学科目方面,他特别重视数学,认为凡是有时间有机会受教育的人,都应学习数学,洛克强调数学能培养人的准确的、精密的推理能力,在探究和推理中锻炼理解力,使人的思维愈益敏锐和灵活。
所学科目除应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者外,还应注重对培养绅士品格和日常生活有实际用处的知识。具体为:阅读、写字、绘画、语言、文法、本国语文、法文、拉丁文、算术、几何、地理、天文、自然哲学、伦理学、年代学、历史、法律、速记等等。此外,还要学习骑马、击剑、舞蹈等知识和技巧。
洛克继夸美纽斯之后,精心设计了一个以实用科目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这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可满足资产阶级事业家处理公私事务的实际需要。
洛克还提出,作为一个绅士还应学习木工、农艺、园艺以及熏香、油饰、雕刻等等技艺。他认为学习这些劳动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获得劳动技能,而在于促进健康,得到消遣娱乐。同时,体力劳动也可以帮助青年绅士改正“偷懒”的错误。


第9题:

述评性消息分为:()。

  • A、事态述评
  • B、形势述评
  • C、工作述评
  • D、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康德认识论述评。


正确答案: 康德为了解决当时的知识合法性问题,及哲学合法性问题,提出了在认识论领域的“哥白尼转向”,即把先前的从客观到主观的思想转变为从主观到客观的思想路线。这条路线的出发点是,认为在人的感性直观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的范围,凡人经验所及,皆属于现象范围。人的认识来源于先天的认识形式和后天感性质料的结合。这种结合经历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依次形成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形而上学知识。
在感性阶段,认识的先天形式是空间和时间,结合经验直观质料分别形成几何学和代数学知识。在知性阶段,认识的先天形式是知性纯概念,结合感性对象形成自然科学知识。理性是认识的最高阶段,要求认识自在之物本身,获得关于整个世界的绝对无限的认识。但理性自身没有先天形式,只能借用知性范畴,用认识有限对象的知性范畴去把握无限对象,必然陷入矛盾,因此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
康德的先验论是先验唯心论和经验实在论的调和,他一方面强调人类的认识形式是先验的,另一方面又说,主观形式只有在被运用于感觉材料时才有效。
康德的认识论体现了启蒙时代的人本主义精神。在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基础上,康德一方面强调认识起源于经验,另一方面更认为,唯有理性认识才有必然性,这样就达到了“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