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
问题:宋太祖时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分全国为十三路。太宗以边防、盗贼、刑讼、钱谷之任皆委于转运使,分全国为十五路。真宗时设置了提点刑狱使,总揽一路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而转运使专理一路财赋和民政。据此宋代转运使()A、总揽地方军事、财政大权B、中央设置的监察地方的职官C、其职责变化表明地方权力增大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问题:“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制定都产生深远影响
问题:“……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
问题: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
问题: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期曾定都在河南安阳B、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了宋国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问题: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C、明政府加强同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问题: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问题:中华文明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不主张远征。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这种认识的是()A、修筑万里长城B、元朝的建立C、开辟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
问题: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人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问题: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问题: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A、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D、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问题: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维护封建礼教B、反对思想教条C、反对封建迷信D、抨击腐朽统治
问题: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不同于孔孟,具有鲜明的西汉时代特征的是()。A、重视总结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B、摒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C、学术文化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的转移D、尊儒是中国知识阶层崛起的重要标志
问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问题: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地方势力的削弱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C、决策中枢的转移D、外戚和宦官专权
问题: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问题: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问题: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A、汉唐B、唐宋C、宋元D、明清
问题: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流淌在人类血液中的两大文艺因子。下列各项中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搭配结构不符的是()A、古代中国:《离骚》——《诗经》B、近现代世界:《西风颂》——《人间喜剧》C、近现代世界:《自由引导人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现代中国:《茶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