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有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题目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有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A、需求迫切,但服务形式单一,手段落后
  • B、理念先进,但学术理论与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 C、健康管理人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 D、建立了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博物馆当前发展现状,并评述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参考答案:

中国博物馆当前发展现状:
1、博物馆建设已具规模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赞助为辅,改变了博物馆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模式;
3、博物馆藏品保管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4、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日益凸显,对外交流不断扩大;
5、博物馆馆际不断加强,生存空间日益扩展;
6、博物馆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成果。
从博物馆的总体结构上看,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办馆主题单一,
二是全国博物馆70%属于历史文化类,2/3集中在文物部门管理,具有行业特点的专题博物馆数量不多,直接反应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博物馆更是寥寥无几;
三十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还不尽人意。博物馆的发展对策就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依法加强对博物馆的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博物馆的生机与活力;以人为本,不断推出贴近群众的陈列展览。


第2题:

潜在的健康问题是指

A:临床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的健康问题
B:疾病发展规律提示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C:有危险因素存在,无措施即可发生的健康问题
D:患者感觉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E:护理人员根据经验认为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

答案:C
解析:
健康及相关概念【精析】潜在的健康问题是指有危险因素存在,无措施即可发生的健康问题,故本题选C项,其余项不是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概念。【避错】部分考生容易错选B项,考生未完全掌握健康及相关概念的内容,潜在的健康问题是指有危险因素存在,无措施即可发生的健康问题。

第3题:

潜在的健康问题是指

A.临床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的健康问题

B.疾病发展规律提示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C.有危险因素存在,无措施即可发生的健康问题

D.病人感觉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E.护理人员根据经验认为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


正确答案:C

第4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第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第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也正在建设中。

第5题: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现状:相比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金融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不弱,特别是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电子化金融的发展最为迅猛。网络证券也不甘示弱,保持稳步增长,而网络保险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仍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初期。
主要问题:
(1)安全技术问题:在我国网络金融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遇到网络犯罪、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安全威胁。同时,还存在着由于技术落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2)法律监管问题:网络金融在我国还是新兴事物,相关的法律制定更为滞后,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未形成。目前大部分网络金融服务采用的规则都是协议,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认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现在仍难以解决。
(3)人才问题:网络金融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既精通金融知识又熟悉网络技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完全符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6题:

我国港口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发展现状:
(1)中国港口吞吐量连续八年世界榜首。
进入 21 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和沿海地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沿海港口城市紧紧抓住不断扩大的内需和外贸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 2003 年是中国港口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同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26 亿吨(不含港澳台港口,后同),跃居世界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增长速度,总量达到 4800 万标准箱,超过美国,也同时跃居世界第一。按吞吐量排序,目前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 10 大港口中,中国大陆稳占 8 席。在全球 20 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大陆港口占了 7 个。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到 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含内河)完成货物吞吐量 80.2 亿吨,较上年增长 15.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24.6 亿吨,增长 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4500 万标准箱,增长 18.8%。港口吞吐量连续 8 年位居世界前列,这种发展态势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表明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正扎扎实实地向世界港口强国迈进。
(2)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举足轻重
据对我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初步统计,2010 年,全国 30 个沿海港口年吞吐量达到 546464 万吨,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的 68.1%;较上年增长 17.5%,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2.5 个百分点。在 30 个沿海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中,本次只收集到 28 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据统计,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 2010 年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862.3 万标准箱,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8.7%;较上年增长 19.4%,较全国平均增长高出 0.6 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10 年,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港口吞吐量累计为 414490 万吨(含威海,不含日照,下同),较上年增长 12.8%,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的 51.7%,占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的比重为 75.8%。全国首批沿海城市及经济特区 2010 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实现 12130.43 万标准箱,较上年增长 18.5%,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 83.7%,占全国沿海 28 个主要港口及新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达 94.3%。
(3)全国沿海亿吨大港达到 16 个
据统计,自 198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亿吨开始,中国沿海港口群芳斗艳,连续突破亿吨大关,其中 1999 年,广州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2000 年超过亿吨的港口是宁波港,2001 年分别是天津港、秦皇岛港、青岛港、大连港,2003 年是深圳港,2006 年是舟山港、日照港,2007 年分别是烟台港、营口港,2008 年则是唐山港和连云港;2009 年为湛江港、厦门港。到 2010 年末,我国沿海年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达到 16 个(不含南通,下同),与上年相同,是世界上拥有亿吨港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吞吐量超过 2 亿吨的就占了 13 个,较上年猛增了 5 个;吞吐量超过 3 亿吨的就占了 6 个,较上年新增了 1 个。
(4)上海港吞吐总量突破 6 个亿
从港口吞吐量方面看,近年来上海港是当仁不让,屡创佳绩。自在全国率先突破亿吨大关后, 2000 年达到 2 亿大关,仅仅到 2003 年,上海港又突破 3 亿吨大关实现货物吞吐量 3.16 亿吨,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仅次于鹿特丹港和新加坡港。到 2004 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 3.79 亿吨,已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在世界货运港口中排行“老二”。2005 年,上海港又创造奇迹,货物吞吐量不仅达到 4 亿吨实现 4.43 亿吨,还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到 2010 年,上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又超过 6 亿吨关口达到 6.53 亿吨,连续 6 年蝉联世界第一。
(5)唐山港增长可谓创世界之最
唐山港从 1988 年建造 1.5 万吨级泊位起步,自通航以来,货物吞吐量以年增 100-150 万吨的速度迅速提高。2001 年吞吐量首次突破 1000 万吨,到 2008 年与连云港同年突破了一个亿,2010年 10 月更是神奇的跨越了 2 亿吨大关,全年实现 25062 万吨,成为全国第 10 个吞吐量突破 2 亿吨的港口。
(6)连云港港开始步入“海上高速”时代据初步统计,整个“十一五”时期,尤其 2008 年,连云港港一举迈进了中国沿海亿吨大港的行列,到 2010 年,连云港港吞吐量实现 13506.4 万吨,为全国沿海 16 个吞吐量过亿吨的港口之一;较上年增长 18.7%,在全国沿海 30 个主要港口中居第 10 位(不含丹东和南通),在 16 个过亿吨大港中位居第 6 位,目前已成为江苏唯一的中国沿海 12 个枢纽港之一。伴随着连云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30 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连云港港开始步入了“海上高速”时代,使港口在跻身“国家队”后的主力港优势更加明显。
(7)江苏内河港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2002 年 6 月,苏州将太仓港、常熟港、张家港港三港合一,推出“苏州港”品牌,当年整个苏州港吞吐量实现 10215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首个亿吨大港。之后直到 2006 年,南通港吞吐量实现 10386.2 万吨,成为全国内河第二个亿吨大港。2007 年,南京港实现吞吐量 10859 万吨,为全国内河第三个超亿吨大港。2009 年 9 月,浙江湖州港吞吐量超过亿吨,当年江阴港实现吞吐量 10845 万吨,2010 年镇江港实现吞吐量 12200 万吨,均跻身全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8)全国沿海港口新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港口吞吐量统计,在全国沿海目前初步形成的五大区域港口群中,规模最大的还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其次是“珠三角”、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
存在的问题:
(1)环境方面
临港产业的重化工发展特征,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的优势导致临港工业成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黄、渤、南海沿岸部分区域石化、钢铁等项目分布密度较高,城市的发展、重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的布局方式与近岸海域环保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巨大压力。
油品和石化码头数量与仓储量快速增长,环境风险加大。我国石油化工沿海仓储密集布局、船舶运量大幅增加将使得环境事故风险水平上升,航道、港口码头、仓储罐区和靠近海域的石化企业等对海域存在潜在溢油环境风险,一旦发生陆域溢油大量入海或重大船舶溢油事故,较难控制,将严重威胁到海湾的生态安全。
(2)供给需求方面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4 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港口因内需不足,导致内贸吞吐量增速大幅回落,加之外贸形势趋缓的双重作用,港口增长再度“失速”。报告指出,今年农历春节过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走弱、工厂复工较晚、采购期推迟,加之进出口表现不佳,港口需求量不足。
(3)联运方面
海铁联运难。目前,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疏运主要依靠公路,其次是水路,铁路运输仅占很小的份额,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制约水路与铁路集装箱联运的主要原因是,水运与铁运的运载设备及集装箱技术标准不一致,铁路缺乏相应的场站和装卸设备以及货物代理经营权和网络,铁路与集装箱港区没有实现转运对接,铁路运输的体制机制不够开放,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等。海铁难联运将严重影响港口和铁路作用的发挥,制约内陆腹地经济发展,加剧公路运输压力,也不利于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保护大气环境以及运输安全。
(4)物流方面
我国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够高,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一些智能装载运输系统,但是和发达国家港口物流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信息化投入不够,运输通道以及通信等技术设备均不完善,且系统的利用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快速反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港口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各有关部门存在管理体制问题,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管理信息网还未全面实现互联互通
(5)经营方面
重规模,轻效益:在追求航运中心的前提下,港口业界普遍存在唯吞吐量为大的倾向,有的偏面地认为,似乎吞吐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就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干线港。为了吞吐规模,为了争取货源,不惜相互间杀价竞争,不论是大宗散货,还是集装箱运输,都有这种现象。
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各地港口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必要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在微观上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的港口只靠降价来吸引客户,只会带来无序竞争和港口企业正常利益的流失,也不利于提高港口企业的竞争力;只讲竞争不谋合作,宁愿把箱子运到国外中转,也不愿到国内有关港口中转,在“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心理驱使下,只会使我国大陆的货源流向周边国家,不仅延缓大陆国际航运中心或枢纽港的建设进程,而且让周边国家港口从中受益。同时,由于缺乏合作,港口企业在与船公司的合作谈判中,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6)管理方面
重复建设普遍:早在 2005 年,国土资源部的官员就指出,港口重复建设十分突出,一些沿海、沿江地区,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个码头,吞吐能力都很大,有吃不饱的现象。造成港口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政,铁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考虑,重复建设,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各自的地方政府作为港口的利益主体,争相采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因此导致定位分工不明、设施重复建设的情况屡屡出现。

第7题:

农产品集贸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发展现状:
(1)农产品集贸市场总量和市场交易额不断扩大;
(2)农产品集贸市场主体日益多样化;
(3)农产品集贸市场环境有所改善;
(4)农产品集贸市场交易模式和市场功能发生转变。
2.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差仍需改善;
(2)服务能力有限;
(3)服务质量较差。

第8题: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微量营养素缺乏仍是城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 )缺乏最为突出。


正确答案:ABD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每标准人日389mg,还不到适宜摄入量的半数。

第9题:

简述中国环境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现状:常规性支出、非常规性支出——国债。
存在问题:
①由于没有关于环境财政的数据,无法对环境财政支出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②由于没有将环境保护支出以预算的形式单列,使得环境保护缺乏稳定可靠的财政资金保障。

第10题:

为什么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变国际新闻传播现状?目前的状况存在着哪些问题和弊端?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亚,非,拉美受压迫的各民族纷纷摆脱殖民帝国获得独立。至60年代,在这些地区,联合国增加了几十个新的成员国。但是,亚,非,拉美新兴的民族国家,并没有因为政治上的独立而完全摆脱对西方经济上的依附。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最重要的一环--世界新闻传播秩序方面,上述发展中国家也仍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支配,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合理,不公证的现象。所以,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在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要求。这种不平衡不仅意味着在新闻传播力量,新闻流向等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的大的差距,而且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变动的现实不可能得到全面真实的反应。
A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一、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二、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B传播流向的不平衡
C传播内容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