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实验是因为()

题目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实验是因为()

  • A、50%溶血实验比100%溶血实验简单
  • B、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更敏感
  • C、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节省成本
  • D、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更快速
  • E、50%溶血为终点容易质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实验是因为

A.50%溶血实验比100%溶血实验简单
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C.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节省成本
D.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关系曲线呈S形,S形曲线在30%~70%溶血间对补体量的变化最敏感,本试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

第2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操作简单
B.可节约试剂
C.可节约时间
D.更敏感
E.成本较低

答案:D
解析: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第3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50%溶血试验比100%溶血试验简单

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C.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

D.以上都不对

E.A+C


正确答案:B

第4题: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正确答案: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1~C9)活化的程度。①CH50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等;②CH50减低:主要见于补体成分大量消耗,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

第5题:

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中,实验结果判定终点为()

  • A、100%溶血
  • B、75%溶血
  • C、50%溶血
  • D、25%溶血
  • E、不溶血

正确答案:C

第6题:

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中,实验结果判定终点为

A.100%溶血
B.75%溶血
C.50%溶血
D.25%溶血
E.不溶血

答案:C
解析:
总补体活性通过溶血试验测定,因溶血程度与补体活性呈“S”曲线,50%溶血时,补体活性变化对溶血程度影响最大,试验最敏感。因此,采用50%溶血作为实验结果判定终点。

第7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50%溶血试验比100%溶血试验简单
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C.A、B、C均不对
D.A、B、C均对
E.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

答案:B
解析:

第8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50%溶血试验比100%溶血试验简单

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C、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

D、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节省成本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第9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 A、操作简单
  • B、可节约试剂
  • C、可节约时间
  • D、更敏感
  • E、成本较低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实验是因为()

  • A、50%溶血实验比100%溶血实验简单
  • B、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更敏感
  • C、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节省成本
  • D、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更快速
  • E、50%溶血为终点容易质控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